心理学流派巡礼:多元视角下的人类心理探索

发布时间:2024-11-01 12:56  浏览量:3

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冯特的《心理学大纲》、铁钦纳的《实验心理学》影响深远。

铁钦纳在莱比锡大学毕业后,来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心理学。他参照冯特在德国的模式开展心理学博士项目,扩大心理实验室,并大量著书立说。他的《实验心理学手册》成为美国 20 年里的标准教科书,并被翻译成欧洲大多数种类的语言以及俄语版本出版。

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将意识经验分析为感觉、表象和情感三种元素,采用内省法进行研究。使心理学走上实验研究道路,但也存在脱离现实、研究方法局限等问题。

构造主义心理学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认为人的意识和心理现象由这些元素构成。铁钦纳在他的《心理学大纲》中称确认了 44,435 种感觉要素,其中绝大多数是视觉要素(32,820),其次是听觉要素(11,600),以及肤觉、味觉、动觉各 4 种,消化道感觉 3 种。为了进行研究,铁钦纳曾要求学生报告小便、大便时的感觉,甚至让结过婚的学生报告性生活时的感觉。

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内省法是对冯特内省法的继承和发展。铁钦纳对内省法做了多种限制要求,只有训练有素的观察者才能进行内省;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是根据记忆进行内省描述;自我观察包含注意和记录两部分;内省者须在情绪良好、精神饱满和身体健康,摆脱外界干扰时才能进行观察;内省必须正确描述意识状态自身,而不是描述刺激本身;赞同冯特将内省与实验结合的做法。

构造主义心理学虽使心理学走上实验研究道路,但由于其研究过于狭窄,只研究意识的内容或结构,反对研究意识的机能和功用,忽视了应用心理学和个别心理差异的探讨等,束缚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同时,内省法也存在局限性,否认主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将心理学引向封闭的主观世界。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詹姆士,对美国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心理学原理》被视为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经典之作。詹姆士认为心理学是对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意识状态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即 “意识流”。

杜威和安吉尔作为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进一步推动了该学派的发展。杜威在 1896 年发表的《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攻击了心理学中的元素论和还原论,为机能主义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安吉尔在 1904 年出版的《心理学》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意识的机能作用和起源及其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发展,还探讨了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强调了心理学在各个生活领域中的应用价值,使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系成为当时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基地。

机能主义心理学对美国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将关心心理解剖学的结构主义与注意心理功能以及心理的发生的行为主义结合起来,强调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进程。例如,在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医疗心理学等领域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意识,但与构造主义不同,它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即 “意识流”。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因此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关注心理的能力而不是思维过程。

机能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任务不仅要研究一般成人的心理,还应把动物心理、儿童心理、变态心理等纳入心理学研究的范围。这种广泛的研究视角使心理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例如,桑代克在 1898 年发表《动物的智慧》一书,提出 “尝试与错误” 学习理论,为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机能主义心理学通过对不同群体的心理研究,为心理学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

代表人物华生,1913 年华生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诞生。华生作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主张彻底颠覆了传统心理学以研究意识为主的观念,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聚焦于可观察的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坚决反对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不可捉摸的、难以客观研究的对象。相反,它主张研究行为,因为行为是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的。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心理学强烈反对内省法,认为内省法缺乏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华生认为强化在行为塑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找到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强化,就可以使刺激和反应间建立牢固的联系,从而预测、控制改变人的行为。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在完成作业后得到一块巧克力作为奖励,那么他在未来完成作业的行为就会更有可能发生。这种强化可以是正强化,如给予奖励;也可以是负强化,如去除不愉快的刺激。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法。通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观察被试在特定刺激下的行为反应,从而揭示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华生在研究中偏爱以动物为被试,他认为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可以发现人类行为的规律。他曾让白鼠走迷宫,在白鼠成功时给予面包蘸牛奶的奖励,在白鼠不成功时自己吃掉面包。这种实验方法强调了环境对行为的塑造作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 20 世纪的美国心理学界占据了重要地位,对教育、心理治疗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教育领域,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学生行为的塑造和管理。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学生的良好行为来增强这些行为的发生频率,通过惩罚不良行为来减少其发生。在心理治疗领域,行为疗法基于行为主义的原理,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来治疗心理障碍。

然而,行为主义心理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过分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决定作用,忽视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心理过程。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后来的心理学流派逐渐对行为主义的观点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格式塔心理学起源于德国,其创始人韦特海默在 1912 年做了关于似动现象的实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写了一篇文章,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的开端。代表人物苛勒和考夫卡也为该学派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认为这种做法是片面的。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幅画时,我们并不是单独地看到每一个颜色块或线条,而是将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的图像来理解。这就体现了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比如一张由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形组成的抽象画,只有当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才能理解其中各个部分的意义和作用。

苛勒通过黑猩猩摘香蕉的实验证明了学习并不是反复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他强调了学习迁移过程及创造性思维。这也进一步体现了格式塔心理学对整体认知的重视。

考夫卡采用物理学中的 “场” 来解释心理现象,认为个体观察客观世界得到的观念被称为心理场,而客观现实被称为物理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但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却是二者结合而成的。这一观点强调了心理现象的整体性和复杂性。

格式塔心理学对于心理学的整体发展具有很大的贡献。首先,它对于认知心理学的影响较大。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对于认知心理学有较大影响,其整体性的思想也影响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及思维。其次,格式塔的整体性研究也促进了人本主义的兴起。人本主义主要创始人马斯洛就曾强调采用整体研究的方式研究心理现象。

然而,格式塔心理学也存在不足之处。它认为知觉具有完形性质,不受先前经验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其次,格式塔心理学部分理论不太完善,缺乏有力的科学支撑,同时,有些实验也缺乏有力的证据,有的理论也比较晦涩难懂。这使得其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完全建立。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主张人格结构的三层次和性欲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包含了各种本能欲望,如饥饿、性等,完全处于无意识状态。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是在生命的头两年从本我中分化发展而来,它在本我和现实之间起调节作用,既要满足本我的需求,又要考虑现实的限制。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大约在 5 岁左右开始形成,代表了社会的价值和标准,对人的行为进行道德约束。

弗洛伊德的性欲论认为,人的行为根源于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性心理发展有关。如果在某个阶段发展不顺利,就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在心理学界掀起轩然大波,其影响力仅次于行为主义,成为心理学的第二势力。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强调了无意识的重要性,让人们认识到无意识心理活动对行为和情绪的巨大影响。例如,通过对梦境的分析,可以揭示出无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无意识欲望的伪装表达,通过对梦的解析可以了解人的内心世界。

其次,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治疗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疗法通过处理不良的心理体验,使患者正确认知自己生活中的缺陷,重树希望,重建有效的人际关系。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通过与患者的对话,引导患者回忆童年经历,揭示无意识中的冲突,从而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

此外,弗洛伊德的理论也对文学、艺术、电影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艺术家和作家在作品中探讨了无意识、性欲和心理冲突等主题,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和欲望。

然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局限性。一方面,其理论缺乏科学的实证支持,很多观点难以进行客观验证。另一方面,弗洛伊德的理论过于强调性欲的作用,被一些人认为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尽管如此,精神分析理论仍然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我们理解人类心理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在心理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马斯洛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类,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优先满足的需要。例如,人在饥饿时,对食物的需求最为强烈,只有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罗杰斯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 “自我理论”,并倡导了 “患者中心疗法” 的心理治疗方法。他认为人类有一种天生的 “自我实现” 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理念认为,每个人天生就有一种内在的动机去实现自己的潜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在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中,人性能够充分展现出善良的一面。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中的 “第三势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它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为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不同,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忽视了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人本主义强调要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在教育领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尤为显著。它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 “促进者”,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包括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同理心和真诚一致。例如,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心理治疗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患者的自我实现和成长。罗杰斯的 “患者中心疗法” 注重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让患者在安全、信任的环境中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成长和治愈。

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还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它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和创造力,倡导人们关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追求幸福和有意义的生活。这种理念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心理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 “第三势力”。

让・皮亚杰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影响深远。皮亚杰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和实验,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发展任务。例如,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

杰罗姆・布鲁纳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他强调学科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并促进知识的迁移。例如,在学习数学时,学生如果掌握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就可以更好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戴维・奥苏贝尔是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指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例如,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如果能够将新学的历史事件与已有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理解其背景和意义,就实现了有意义学习。

1967 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为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心理活动看作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它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

例如,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时,眼睛作为感官搜集文字信息,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编码和存储。在需要回忆书中内容时,大脑会进行检索和提取,将信息重新呈现出来。这个过程就如同计算机处理数据一样,通过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等环节来完成信息的加工。

现代认知心理学强调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识活动有决定作用。就像计算机中的软件决定了计算机的运行方式一样,人的已有知识和知识结构决定了人们对新信息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例如,一个具有丰富数学知识的人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会更容易理解问题的本质,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它与其他心理学流派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例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心理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认知心理学也与神经科学相结合,通过研究大脑的神经机制来揭示认知过程的本质。

然而,现代认知心理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它过于强调信息加工的过程,可能忽视了人的情感、动机等因素对认知的影响。此外,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法和计算机模拟,这些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实验环境可能与现实生活存在差异,计算机模拟也不能完全等同于人类的认知过程。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