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奔波千里来看母亲,母亲给1万感谢,他们走后我敞开鞋柜愣住
发布时间:2024-11-05 06:29 浏览量:2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文/青春 素材/张梅
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母亲跟随父亲生活在离家1000多里的地方,也算是远嫁吧,母亲非常牵挂娘家的那几个兄弟姊妹。
1981年春天母亲给我二舅家寄了一包旧衣物,去邮局寄的时候,母亲把包裹紧紧地抱在怀里,生怕弄丢了,那包裹里寄托着母亲对娘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啊。
二舅收到包裹以后,连夜写了一封信,母亲收到信后赶紧撕开信封,就看到纸上有水滴泡过的痕迹,二舅在信里说他是边哭边写的。
去年母亲病重,80岁高龄的二舅和二妗子匆匆赶来,临走时母亲拿出一万红包感谢,可是他们走后,我敞开鞋柜愣住了。
我姥娘家在鲁东南地区的一个小村庄里,我有四个舅舅,两个姨,母亲在家里排行最小。
姥爷去世得很早,母亲才刚刚记事,母亲说她的脑海里只有模模糊糊姥爷的影子,根本记不清眉眼是什么样子。
幼年丧父,让这个贫寒的家更加艰难,多亏了我那几个姨和舅都抱团取暖。
那时候在生产队里,舅和姨拼命干活挣工分,由于姥娘家的劳力比较多,每年分的粮食才勉强够吃的。
这几个舅舅盖房子娶媳妇的时候,母亲说姥娘愁得眼泪掉了一洗脸盆子。
多亏了姥娘那几个兄弟帮衬着,那些老亲戚用地排车拉着高粱秸秆和棒,来给姥娘家打墙盖屋,姥娘要留他们吃饭,可是到饭时头就不见人影了。
我大舅爷爷对姥娘说:“姐,咱是同一个爹娘的兄弟姊妹,你家有难处俺就睡不着觉,姐夫走了,娘家不帮衬还等着让你们村的老少爷们看热闹吗?”
母亲和舅、姨的年龄差距大,我几个舅舅和姨都结婚了,就剩下了母亲和姥娘相依为命。
母亲喜欢读书,姥娘就支持她上学,姥娘家是山区,他们的村子很小,母亲就跟着村里年龄大一些的学生翻过一座山,去另一个村子里上学。
当时上学很艰苦,母亲的书包里总是装着两个地瓜面子的黑窝窝头,还有一块腌菜疙瘩,天长日久,母亲的头发黄黄的,个子瘦小。
姥娘心疼地摸着母亲的头,眼圈发红:“妮,难为你了,娘也拿不出好东西给你吃。”
母亲当时年龄虽然小但是很懂事,她仰着小脸说:“娘,你能让我上学我就怪喜了,吃好吃孬都行,你身体好好的,咱娘俩陪伴着过日子就行了,以后我一定要考上学,好好孝敬你。”
那时候母亲年龄小还得上学,姥娘年纪大了也不能去地里干活挣工分,只能等着分一点口粮,多亏了那几个舅舅家接济,他们口里不吃肚里挪省出点粮食接济姥娘和母亲。
屋漏偏逢连夜雨,万万没想到,母亲读五年级那年,姥娘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去卫生院没有治好。
眼瞅着姥娘一天不如一天了,母亲也不敢去上学了,天天守在姥娘床前。
那年腊月二十九,二妗子送来了一块腊肉,还蒸了一篦子馒头,让姥姥和母亲娘俩过年的。
母亲当即拿起一个馒头,掰了一块塞到姥娘嘴里,姥娘却摇了摇头。
姥娘用虚弱的声音对二妗子说:“儿媳妇呀,我觉着快不行了,小妮就托付给你了,给她口吃的别饿着她,一定得让她上学啊!”
二妗子哭了,她一把揽过母亲,对姥娘说:“娘,你放心,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饿不着小妹,我会好好供她上学。”
姥娘一辈子命苦,那个年没能过去,当天晚上姥娘万般不舍得离开了这个世界。
临终前,姥娘攥着母亲的手久久不能松开。
安葬了姥娘,几个舅和姨碰头商量了一下,以后母亲怎么办?
最后大家合计出了一个办法,让母亲每家轮流住一个月,用这种方式养大母亲。
那时候母亲在大舅家住满一个月后,就拿着书包去了二舅家,一家一家挨着住。
母亲懂事,她不管在谁家住,特别勤快 ,虽然舅和姨都对母亲非常疼爱,但是她就觉得心里不得劲,毕竟不是生活在爹娘身边,不多干活对不住别人。
哥哥姐姐一大群,不如爹娘一个人啊!
可怜的母亲。
母亲最愿意住在二舅家,母亲是二妗子的小帮手,她帮二妗子洗衣服做饭,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围满了那张低矮的吃饭桌子,母亲愿意靠着二舅和二妗子坐着。
二妗子总是让母亲多吃些菜,她说:“小妹,你得使劲吃饭,你看你个子也不长,那可不行。”
有时二妗子会煮个咸鸭蛋,让二舅喝盅酒解解乏,二舅心疼母亲,趁家里孩子不注意,就悄悄地把鸭蛋黄给母亲吃。
二舅和二妗子拿着母亲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晚上母亲得和二妗子一起睡。
冬天的夜里,被窝里冰凉,二妗子就去了村里的赤脚医生那里,要来了一个盐水瓶子灌上热水,让母亲抱着暖和。
早晨母亲起床时,二妗子拿来一把柴火,把棉袄棉裤烤得热乎的才让母亲穿上。
那一次在二舅家住满一个月后,母亲偷偷地哭了,眼睛红肿,被二妗子发现了,二妗子一把拉过母亲说:“小妹,你有什么心事和嫂子说,嫂子给你做主。”
刚开始母亲不好意思开口,过了一会儿她才小声说:“二嫂,我不想这样轮着住了,我想常住在你们家里。”
二妗子愣了一下,说实话,在那个年代里家里添上一口人,天长日久地吃饭,负担不小。
但是二妗子和二舅商量了一下,马上做出了决定,让母亲长期住在他们家,再也不去这家那家了。
母亲当时就高兴地跳起来 ,她说终于有家了,把书包重新放在了她的床铺上,母亲对二妗子说:“二嫂,我使劲学习,等我以后考上学了,我好好孝敬你。”
我那几个姨和舅知道母亲在二舅家住下来后,隔些日子就会送点粮食,送点豆油,帮衬一下二舅家。
在一大家子的关心和帮助下,母亲慢慢长大了。
母亲的学习成绩很好,她知道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 ,每晚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二妗子在那里缝补衣服,做鞋子,母亲就在趴在桌子上读书学习。
姥娘家三代都是贫农,母亲在学校里成绩拔尖,表现突出,推荐加考试,母亲被一所师范学校录取。
当母亲把这个消息告诉二舅和二妗子的时候,他们都激动得哭了。
二舅和二妗子领着母亲去了姥娘的坟前,二妗子说:“娘,小妹要上师范了,我们也没有白供她一回,你和爹放心吧,以后小妹会有好日子过的。”
母亲上师范的时候,和一个男同学一直书信往来,后来这个男同学在部队当兵提了干。
后来母亲嫁给了这个男同学,他就是我的父亲。
刚开始母亲在老家工作,生下了我和弟弟,后来就随军来到了父亲所在的这座南方城市。
刚开始母亲特别想家,想家里的兄弟姊妹,尤其想二舅和二妗子,母亲想家的时候,就面朝北方哗哗地掉眼泪。
父亲特别体谅母亲的心情,经常安慰母亲。
那时候母亲常给家人写信,问问家里的情况,可是那时候普通信件在路上走得很慢,邮递员把信件送到村里,放在大队里有时很长时间才送到家里。
后来父亲就告诉母亲用挂号信挂号信比普通信件要多花大约一毛钱 ,我也记不太清楚了。
母亲就给二舅写挂号信,这样信件会准时无误地送到二舅手里。
那次二舅来信说,家里收成不好,春节的时候没能吃得上白面饺子,吃的是用地瓜面和白面两掺做成的大包子。
母亲读了二舅的来信,当晚没合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她挂惦娘家啊!
母亲的心早已经飞往了千里之外的山东老家,可是无奈路途遥远,相隔1000多里怎么办呢?
母亲想尽了一切办法帮助娘家,那天母亲把我们家的旧衣服都找出来,主要是父亲替下来的一些衣服,打成了一个包袱。
母亲拿出省吃俭用攒下的60块钱,又拿出了20斤全国通用粮票,放进了父亲一件旧上衣的口袋里。
母亲和父亲一起去了邮局,母亲眼瞅着人家把包裹打好了,包裹装上了邮车,她才放心地回来了。
当时在80年代初,那时候60块钱和20斤粮票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呀 !
母亲生怕二舅家收不到这个包裹,她天天问父亲是否收到二舅的来信了?因为二舅写信习惯寄到父亲的部队上。
那天父亲一进门就高兴地说:“慧珍,咱二哥来信了,你赶紧看看。”(母亲的名字叫李慧珍)
父亲非常尊重母亲,他从来不会拆开母亲娘家寄来的信,母亲迫不及待地拿过信封,她的手哆嗦着把信封都撕破了一大块。
我们都站在边上,等着母亲读信给我们听。
这时我一眼就看到信纸皱皱巴巴的,就像滴上水似的。
我奇怪地对母亲说:“妈,二舅的信纸怎么仿佛滴上水了呀?”
母亲哽咽着说:“孩子,这哪里是水呀,你二舅边哭边给咱写的回信。”
二舅在信中说,父亲的旧衣服他穿着很合适,这次他终于收到了钱和粮票了,他和二妗子万分感谢,他连夜写了这封信,边写信边掉眼泪,他说有钱难买一母生,母亲远在他乡却时刻想着娘家人。
二舅说,小妹你这60块钱和20斤粮票可是救了我们一家人呢。
原来当时二舅妈身体不好,住院花了不少钱,都是借的亲戚的钱,二舅收到这些钱以后赶紧把账还上了,剩下的钱二舅马上去集市上买了5斤猪骨头,准备给二舅妈熬汤喝。
二舅不是个吃独食的人,他拿了几件衣服给另外几个舅舅家,那20斤粮票他一斤也没留下,全部分给了我那几个舅和姨。
看完这封信,母亲也哭了,不过她笑中带泪,她说我心里一下子舒坦了,能帮帮娘家心里真得劲儿,比我自己吃了喝了都强。
那些年虽然和父亲和母亲都有工作,但是母亲省吃俭用,节省出钱来接济了娘家的人。
父亲非常支持母亲帮助娘家,他对我说你妈妈是几个哥哥姐姐养大的,养育之恩不能忘。
那些年我们家的生活一直很拮据,夏天的时候,我和弟弟想吃根冰棍都得央求母亲半天,才舍得给我们花八分钱买支冰棍吃。
后来慢慢的大家的日子终于好起来了,我那些堂哥、堂姐和表哥、表姐有不少考上大学和中专的,尤其是我二舅家的表哥很有出息,他当兵后考上了军校,后来当了营长。
二舅家的表姐考了师范大学,就像我母亲一样当了老师。
条件好了以后, 母亲哪一年都要回一趟娘家,在村里住个十天半月的,了却思念。
每隔两三年老家里的人也会来看望母亲,那是母亲最高兴的日子,比过年都高兴。
我那几个舅家和姨家经常给我们寄当地的土特产,每当母亲收到这些土特产的时候,总是眼圈发红,她说看到了这些土特产就想起了在老家生活的情景。
去年我母亲得了一场重病 ,在医院里住了一段时间后有所恢复,但是整天病恹恹的,精神状态特别差,当时我下了班就一直陪着母亲,弟弟在部队很少回来。
那天母亲对我说:“闺女啊,现在的日子的确是享福了,可是我有一桩心事,我想见见娘家人,这几年我哥哥和姐姐都忙,没来咱家,再说他们年纪都大了出趟远门不容易,可是我想他们啊!”
我一下子为难了,路途遥远,母亲身体又不好根本坐不了车。
这时父亲说,打个视频电话让你母亲和你二舅说说话吧,这样她就不着急了。
我当即给二舅拨上了视频电话,二舅一看母亲虚弱的样子,他马上说:“小妹,你不用着急,我这就让女婿开着车拉着我去看你。”
当时二舅已经80岁了,虽然身体不错但是路途遥远,我劝他不要来,打个视频电话看看就行了,可是二舅不听劝。
到了第二天下午,由我堂姐夫开车,二舅就和二妗子坐车来到了我们家。
二妗子一进门,一把拉住母亲的手哭着说:“小妹,你怎么了呀?你二哥和我说你病了,我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本来他不让我来的,他嫌我路上晕车,可是我哪里能放得下?”
二舅把母亲耷拉在额头上的一缕头发塞到耳后,他心疼地对母亲说:“小妹,你生病了怎么不早和二哥说呀?我要是早知道了,不就早来陪陪你吗?”
此时此刻,母亲就像一个小女孩一样,拉着二舅和二妗子的手呜呜地哭起来。
自从二舅和二妗子来了以后,母亲的精神状态一下子好了很多,饭量也大了。
好在堂姐夫请了年假不急着回去,二舅和二妗子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十天。
二舅和二妗子返程的时候,母亲嘱咐我悄悄给二舅包了一个一万块钱的大红包,二舅说现在生活条件好多了,那些年多亏了母亲帮衬着,苦日子才慢慢过去了,说什么也不要红包。
母亲说这一趟二舅花了不少钱,给我家买了不少礼物。做人不能有来无回,亲人也得讲究礼尚往来,硬是把红包塞给了二舅。
那天我打开鞋柜给母亲找鞋子,我突然发现了一个红包,数了数是16000块钱!
我赶紧给二舅打电话,问二舅到底怎么回事?二舅笑哈哈地说,这些年家里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他非常感激母亲曾经的帮助,肯定不能再要母亲的钱,又多放上了6000表示心意,让我给母亲买点好吃的。
我把这些话转达给了母亲,她红了眼圈。
就像二舅说的,有钱难买一母生,血脉亲情跨越时间和空间,是人生的主旋律。
娘家人把母亲养大,母亲铭记一辈子,并且用实际行动去回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二舅和二妗子懂得知足,他们的格局让我佩服。
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