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老师花20元给学生买棉鞋,二十六年后,学生回赠她一套商品房!
发布时间:2024-11-19 18:34 浏览量:2
“老师,这是我给您买的房子,感谢您当年的赠鞋之情。”
2007年的一个冬日,在内蒙古武川县一间简陋的平房里,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将一个信封递给了面前花白头发的老太太。
老人颤抖着手打开信封,里面是一本崭新的房产证。
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在此刻却比母子还要情深。一套数十万的房子,放到现在妥妥价值上百万,中年男子为什么要送房子给这位老太太?
原来,这名老太太名叫张秀荣,年轻时候是一名山村老师;而这位中年男子名叫陈志德,是她当年教过的一个穷学生。
看着眼前这个已经成家立业的男人,张秀荣的眼泪夺眶而出,她一边推辞着“使不得使不得”,一边思绪又回到了三十年前。
1978年,张秀荣拿到了师范大学的毕业证。当时,城里有学校开出很诱人的条件:有宿舍,工资高,还能享受公费医疗。
但她却选择了一条让所有人都意外的路。
“我要回山村教书。”张秀荣的话斩钉截铁。家人不理解:“好不容易熬出头了,怎么又要往山沟沟里钻?”
张秀荣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眼里闪着光:“记得我小时候,村里连个识字的人都没有。要不是当年的支教老师,我可能这辈子都走不出大山。”
她永远记得,十岁那年,支教老师是怎样顶着风雪,一家一家去做家访,劝说父母让孩子们上学。
“知识能改变命运”,这句话支教老师说了无数遍,也深深刻在了张秀荣的心里。
“现在山里的娃娃,跟当年的我一样,都渴望读书。”张秀荣说,“我就是从这片土地上走出来的,现在是时候回报家乡了。”
就这样,张秀荣背着简单的行囊,走上了那条熟悉的山路。
学校的条件很差,教室漏风,桌椅东倒西歪,粉笔都要省着用。但每当她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就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我要像支教老师那样,点亮山里娃的求学梦。”这个朴素的愿望,成了张秀荣一生坚守的信念。
在她的班上,有一个男同学让她既欣慰又心疼,他就是陈志德。每天天还没亮,他就已经出现在教室里,可放学铃一响,他又总是第一个消失不见。
直到有一天,张秀荣悄悄跟着陈志德回家,才发现了这个孩子背后的故事。
两个多小时的山路,蜿蜒崎岖。家里,有一对残疾的父母,还有一个年幼的妹妹,一家人都在等着这个少年回家做饭。
“原来如此。”张秀荣的心揪了起来。从那天起,她开始了自己的“双重跋涉”。
那时候,她的工资才十几块钱,她却每月都要匀出十块钱给陈志德家。周末补课,更是要走上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寒来暑往,从未间断。
当陈志德考上长春地质大学时,张秀荣把自己仅有的二十块钱塞给了他:“长春冷,给自己买双棉鞋吧。别冻着脚。”
手里攥着这二十块钱,陈志德喉咙哽咽得说不出话。他知道,这是张老师半个月的工资。
此时的张老师,自己还穿着一双开了口的布鞋,鞋底都磨薄了。
“老师...”陈志德红着眼圈,想把钱还回去。
“拿着。”张老师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是我见过最争气的孩子。这双鞋,就当是老师送你的升学礼物。”
那一刻,陈志德在心里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要报答老师的恩情。这不仅仅是一双棉鞋的价值,更是一份重若泰山的师生情谊。
就这样,陈志德带着这双棉鞋,踏上了去长春的火车。
大学生活并不轻松。为了省钱,他住在学校最便宜的宿舍,靠着勤工俭学和助学金一点点熬过寒窗岁月。
每当夜深人静,他都会摸摸那双已经有些磨损的棉鞋,想起山村里那个永远操心的张老师。
他给张老师写信,字里行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而张老师的回信总是充满鼓励:“好好读书,别想家里的事。”
毕业后,陈志德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城里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从普通职员做起,一步步爬到了部门主管。工资渐渐高了,但他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默默存着钱。
“等我有能力了,一定要让老师住上好房子。”这个想法,在陈志德心里扎了根。
每次回老家,看到张老师还住在那间漏风的平房里,他的心就揪得疼。老师为了学生操劳了一辈子,却从未为自己添置过什么像样的东西。
终于在2007年,他攒够了钱。十万元,在当时可以在县城买下一套不错的房子。
这些钱,是他省吃俭用好几年的积蓄,但在他看来,这远远比不上老师当年的那二十块钱的分量。
借着生日宴会,陈志德说出这个计划,“您当年不顾一切地帮助我,现在换我来为您遮风挡雨。”
当他把房产证交到张老师手中时,那个已经长大成人的男人,眼眶又红了。他知道,自己永远还不完老师的恩情,但至少,他可以让老师晚年有个温暖的家。
这就是那双棉鞋和一套房子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师生情谊的可贵,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那份真挚的情感。一个好老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能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最温暖的帮助。
而一个懂得感恩的学生,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份师生情谊永远传递下去,温暖着更多人的心。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像张秀荣这样的乡村教师,他们用爱心点亮了无数个“陈志德”的人生。
他们或许给不了学生太多物质上的帮助,但他们给予的那份真诚的关爱,却足以温暖一个孩子的一生。
正如陈志德所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生的希望和前进的勇气。这份恩情,值得我用一生去回报。”
教育的力量就是这样,它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能传递人间最珍贵的温情。而这份师生情谊,也将永远温暖着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