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考专用鞋”“小黑瓶”“小红瓶”……这些“体考神器”真的那么神?

发布时间:2024-09-29 18:07  浏览量:11

国庆小长假后,北京各区四、六、八年级体质健康统测将陆续展开。由于测试成绩将作为中考成绩的一部分,因此备受家长和学生们的关注。最近,号称可以大幅提高成绩的中考体测鞋和各种“体考助力神器”也在网络上和家长圈流行起来。

《中国消费者》杂志记者在某购物平台上输入“中考体测鞋”字样查询,搜索出大量标有“中考体测鞋”字样的跑鞋商品,价格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不少商家表示,这种鞋专为中考体测设计,提高成绩立竿见影。在商品介绍中,商家一再强调的就是“专业”“抓地好”“弹性好”等卖点,有的甚至直接给出量化指标,立定跳远提高成绩10~20厘米;一分钟跳绳提高10~20个;中长跑提高10~30秒……

一双鞋就能让体育成绩提高这么多?这到底是提分“神器”还是“智商税”?

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宁可信其有”。“万一有用呢,如果孩子因为一双鞋与好学校失之交臂,那损失的可就不是一两千块钱了。”“体测时能给孩子点心理暗示也行啊,就像文化考试时穿‘金榜题名’‘逢考必过’的衣服一样。”

事实上,很多商家正是瞅准家长的这种心理,在网络上大肆宣传拥有一双“中考体测鞋”的重要性,而价格也水涨船高。记者发现早在9月初刚开学时,在某社交平台上,为了能让孩子在体测中得高分,许多家长都在热议助跑装备。有商家看到商机,开始推销起高端跑鞋,甚至推出价格高达8500元的知名跑鞋代购。此外,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杂牌运动鞋商家也趁着这波热度极尽夸张地宣传自家产品,在某店铺的评论区记者看到许多差评,“上了两次体育课,鞋子直接开胶”“鞋底滑”“味道刺鼻”“网丝不到一周就裂开”……

北京朝阳区一所中学的体育老师告诉记者,“通常来讲,专业运动鞋要好过普通休闲鞋,专业运动品牌要好过宣传得天花乱坠的不知名品牌。”但该体育老师也强调,鞋子不用买特别贵的,毕竟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不是“竞速赛”,没必要购买上千元的高科技“碳板跑鞋”。此外,对那些不知名的杂牌运动鞋也要谨慎选购,因为这种“体测鞋”不仅不会提高成绩,而且还有可能损害学生的健康。

一位经营运动品牌的业内人士更直言,其实装备对成绩提升幅度有限,体育锻炼从来没有捷径,所谓的“体测鞋”其实不过是为了迎合家长们的心理。作为家长,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和习惯,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帮助他们在体能上取得实质性的提升。

除了“中考体测鞋”等装备,记者调查中发现,还有一大批口服的中考体测“助力神器”在网上热销。据了解,这些所谓的中考体测“助力神器”大多属于运动营养食品,号称可以增肌、减脂和提高运动表现等。此类产品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牛磺酸等,产品页面介绍“刺激神经系统兴奋,降低对运动疲劳的主观感觉”等。这些运动营养食品真的可以提高体测成绩吗?对于青少年来说,盲目使用这些产品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 13432—2013)的规定,运动营养食品不得做任何功能声称,如有不适宜食用的特殊人群,应同时在标签中标示。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网上售卖的很多产品却打起了“擦边球”,使用“能量爆发”“跑步提速神器”等宣传语。

据相关专家介绍,运动营养食品是区别于“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的一类产品。根据2015年有关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 24154-2015),运动营养食品是指:为满足运动人群(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每次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群)的生理代谢状态、运动能力及对某些营养成分的特殊需求而专门加工的食品。因此,只有在特定需求情况下的人群才适合食用运动营养食品。

记者以“体考”为关键词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出现的大多数产品都是体考小黑瓶、体考小红瓶一类产品 ,其实就是氮泵。据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医生介绍,常见的氮泵是复合型的补剂,不同品牌的氮泵配方不同,多数氮泵产品中都含有肌酸、咖啡因、精氨酸、牛磺酸等主要成分。对于未成年人,尤其是初中生使用“氮泵”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使用量是这类运动营养食品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然而,记者在调查时发现,在电商平台热销的几款产品中,咖啡因、牛磺酸等含量各不相同。当记者询问是否需要根据不同人群调整用量时,客服表示:“14岁以上就可以使用,用量都是一样的,不需要根据体重或年龄段进行调整。”

对此,营养科医生表示:“青少年对咖啡因的敏感性比成人更高,过量摄入可能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失眠、焦虑等不良反应。长期大量摄入还可能影响青少年的睡眠质量,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习效果。咖啡因过量摄入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对于心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这种风险更为显著。牛磺酸过量摄入会增加青少年的代谢负担,长期或过量摄入牛磺酸还可能引起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