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到尽头了,一件忍了几个月的事,终于能亲口告诉你了……

发布时间:2024-12-31 12:54  浏览量:3

此刻,我打开电脑,

左手放了碗坚果,右手放了杯热气腾腾的枸杞菊花茶,

路过的热心群众包妈就来八卦了:

“今年最后一篇了,准备写啥?

全年总结?”

还是明年的大计?”

好问题,这俩个其实我都想过写,

但一周前,我骑车回家,吹着丝丝冷风,心里捋自己的思绪时,‍

我发现:

再多的宏大展望,

还都不如埋首,与你一起捋清楚拦在你面前的实际问题有价值。

因此,

2024最后一文,

依旧是一个身边事的分享,一个磕绊住了我和笼包的实际问题,

更是一个,

如果你的孩子,能避开过我们摔过的坑,

早早的,在6 - 12岁,建立起初步的能力模型,

便是一份能真真切切,

庇佑孩子面对日后外部环境变幻,「护身符」般的能力……

01

几张

皱巴巴的英语卷

那天我久违地冲笼包发了一次小小的脾气,

为啥?

老朋友应该知道,笼包的英语其实还可以,

但那段时间,

连续3次校内单元测,在同一个语法知识点下反复翻车

(@包爸实拍)

第一次翻车,我没说什么。

第二次,我让他自己复盘一下,就签了名把卷子还给他。

但那天是第三次,我有些怒了……

而是3次翻车了,孩子的学习状态,肯定出了问题。

(那天“促膝长谈”的我俩,被路过的热心包妈拍下来了)

02

两股大浪

为啥我说笼包的学习状态出了问题?

因为笼包这做错的题目,眼看每次都认真改了,但下次还是错。

主打一个:执迷不悟!

这说明啥呢?

说句不好听的,孩子从头到尾都像个做题的“机器”,

老师让我做就做,

说我错了就改...

自己的主动思考?真没有。

这,

才是我看完卷子以后,捕捉到的,最大的问题。。。。。

不知道你此刻有没有内心os:这听起来很正常呀!这问题大吗?

这问题可太大了。。。。

不过,

在我有点生气地喊笼包过来复盘之前,

我自己其实先思考了一遍:

为什么?

为什么很多孩子,到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还是在被「推着学」?

为什么都五年级了,还意识不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思考后我又发现,这其实不能怪孩子,

因为两个原因

1、「手机」的出现,让老师和家长能直接联系,夹在中间的孩子,反而隐身了。这个问题,也算是个时代特产。我们那个年代,什么穿白鞋,带画笔,都是老师讲给学生,第二天忘带了、忘穿了、忘背了,也是老师直接问学生自己,而不是「咔嚓」拍照,丢群里:@xx家长,你家娃没带xxx那时我书包里有啥,爹妈压根不知道。而我自己作为「接信息」+「明天面对检查」的第一责任人早早就明白,老师交代事情的时候,支棱起耳朵,不然第二天挨批的,承受一天忘带书本的窘迫的,就是自己那时,孩子,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几年,这个最最最最重要的主体,却在家长、老师、学校、社会,多方夹击下,悄然隐身了……

(@图源我朋友的一年级班级群截图
他笑着说:我们这代成年人,
不止要在工作群回复收到……)这是好事吗?我坦白说:真不是!整个大环境,都在忽视孩子的需求矮化孩子的能力,屏蔽孩子的真实声音
(@一位9岁孩子的真实分享
图源《少年发声》
这样的结果是啥?往远了说,咱孩子真的会变成流水线上按照标准灌输出来的「标准品」,没判断能力、没决策能力、没成长的后劲应对不了今后变幻莫测的大环境。往近了说,再过3年,上了初中,当理化生、政史地,十几门大炮齐轰炸,一个老师要对付几十个学生,全校都在赶进度,而此时父母又已经辅导不了孩子一个对自己学习状态完全没把握,也不会主动发现问题和调整自己的孩子,想必会非常难熬...(包爸随便放道中考题,
依赖父母解决作业中难点的方法,
在初中,就会开始行不通)
2、时代、学校、周围环境的快节奏,笼包说,周末找班里的好朋友出来玩越来越难了,他几个同学的爸爸妈妈,挂在嘴边的名言就是:考不上好初中,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这个时代快节奏,每个爸妈都恨不得往前赶,让家长过度焦虑,导致我们被胁迫了,没胆子给孩子,足够的成长时间。这一系列的环环相扣,让父母和孩子的神经都过分紧绷但孩子的「主人翁心态」,需要的就是父母给空间、给空间、给空间给孩子试错的空间,让他能自己吃苦吃亏,自己寻求规律但,大半的父母,做不到。哪怕一年级开始的一次考试成绩出问题,被老师cue到,就会担忧、害怕(@ 图源 网上妈妈的分享)因此,错位的位置+快速的节奏,就像反复叠加的两股潮水,将本该是教育的「主体」,本该站在「C位」的孩子淹没在海里……

03

一艘小船,
划向大海

那,怎么才能拉孩子一把?

尽早一步一步,让孩子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主人翁意识」,

让孩子意识到,

父母前期的“喂饭”只是让他有力量去面对后期,

自己拿起勺子、自己上桌,

自己决定自己,要吃什么、要做什么、要创造什么?

这个答案,

真不在高大上的理论里,

我想来想去,觉得,它藏在3岁以后,每一个我们和孩子相处的瞬间

1、3-6岁

生活的事,开始放权

这一步我们做得不好,所以特别提醒你
孩子3岁开始,只要保证安全这个大前提,
就可以开始在「生活范围」内,❌父母尽量不包办✅不给孩子喂饭✅孩子自己穿衣穿鞋✅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适当地承担家里部分家务总之,一句话,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因为自驱力的最大前提,其实,是那个「自我」得真正地长出来,与此同时,孩子精细动作、自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才有成长的空间。

(@ 其实这个阶段我们也没做好,
很长一段时间笼包的书桌抽屉都是乱糟糟的)

2、6-9岁

避开2个大坑

是什么大坑?


❌第一个:

现在的教育环境,其实在诱导父母,去过度的包办

然后你会突然发现,

离开了父母老师催促,孩子啥都不会了。

这句话我们时刻记住——孩子自己,才是教育的主角。


❌第二个坑:

小学前3年,最怕的,其实是这件事

孩子刚上小学前3年,慢、磨蹭、懒,是正常的生理发展状态。

但现在太多爹妈,

迫于各方各面的压力,焦虑到几乎不给孩子跌跌撞撞、成长的时间。

(@图源妈妈分享)

就希望娃,一次就对,

一说就会。

辅导作业时,

恨不得亲自掏出毕生武功帮娃写出一篇漂亮作品。

长期以往,孩子的作业,娃自己的学习节奏,自己的想法,

被挤压的无影无踪。。。

那咱们具体怎么做?

我们家娃刚走过这个时期,给大家分享3条落地的方法

✅一是回到生活上,还是注意好那点,孩子能做,就让他自己做。

比如:

让孩子自己记每天作业,收拾书包,把脏衣服放洗衣机,准备衣服鞋子……

(笼包低年级时,我们也试过大包大揽,后来发现不对劲时开始调整笼包的习惯,我和包妈就准备了一个小表格,让他去「每日必做」打勾√)

这些琐碎的东西,写出来大家都觉得唠叨,

但就是这些细碎的、具体的,每天都能落地的小习惯,

让孩子有了「我为自己负责」的最直观感受。

✅ 二是学业上,让孩子逐渐「担大旗」

尤其是,❗️做作业阶段,

切记切记,

低年级阶段,讲题、讲作业,

咱目标别盯着明天老师的「微信反馈」,

而要盯着,

❗️❗️「孩子是不是真的对这类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

千万千万不要,只要求娃按照爸妈说的“复制黏贴”一遍,

重点在牵引,

牵引孩子自己想,自己琢磨,

让脑子动起来,慢慢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真的只有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到了初中,高中,才能成为老教师嘴里“有后劲“的那批娃。

最后一招是,6-9岁,可以逐渐引入「答疑工具」比如:AI啊、课辅视频啊、学科知识点讲解app啊,等等等。多方面的搭建孩子寻找「答案」的渠道。这真的比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强太多了,因为这背后,不仅要求孩子会找问题,找弱点,还要会使用工具,会借力。
(如何借力外部资源,比如AI、B站、APP,这又是一个大话题,篇幅所限,以后专门给大家写写)

3、9-12岁

最关键,也是最急迫的一期这个时期,父母,就要开始真正「放手」了,因为现在不放手,到了初中你也要被迫放手。还不如趁有时间,有空间,把方向盘,一寸一寸,还在孩子的手上。那天我和笼包长谈,其实就是这个问题,
我非常坦诚地说1、爸妈你大概率是靠不住了,初中物理数学题你爹就扛不住了,到时你就要100%靠自己了。
2、其实成绩好坏我们没那么在乎,我在乎的是你的学习能力。考试只是一个帮你获取反馈的工具,告诉你,哪些知识掌没掌握好,它不应该也不能给你们贴好孩子坏孩子的标签,所以不用对它恐惧或有压力,
但学习能力,才是能跟你一辈子,保护你的「最佳拍档」。什么是学习能力呢?简单来说就是搭起自己的框架,怎么上课?怎么听书?怎么做作业巩固?怎么通过测验考试验证?都在你自己的框架里。同时,能主动的搜罗资源,问同学,问老师,问B站,问AI...自己去补上你觉得学的不好的部分。最后,你自主地把这个过程滚动起来,就会越来越强大。

不瞒你说,那天说完之后,我口干舌燥的喝了半杯水,坐在我右侧的笼包,只是静静的点头那时候我并不确定这一大段唠叨,在孩子那里能不能奏效?但让我很意外的是。。。。当天那个沉默的、一脸「我不是很理解」的笼包,从那天开始,居然真的。。。开始有了一点小变化。写作业不懂的时候,没再第一时间喊我们。会先思考,自己在草稿纸上多整理思路测验后复盘到自己哪里没搞懂,会自己先去找些小课自学也会研究点AI工具,向豆包、KIMI,努力地描述自己的问题


‍‍他还主动来找我,让我带他去书店,找些教辅材料

(@ 看完说题量太大了没买甚至前两个星期,拿到月考的英语卷后,主动来问我:“爸爸,你可以帮我找一个能收集错题的APP吗?我自己也在找”我找了一个给他,他开始埋头整理自己的错题,盘算着自己的薄弱。

平时的文章每次聊到孩子学习,

都会感到大家深深的焦虑。

今天,才终于能把今年我心里,自己办成的最大的事,清清楚楚的分享给你

陪伴笼包,看他一点点夺回人生「方向盘」的这2个多月我突然发现,我们,终究只是看风筝的人,孩子从我们手中来,却从未属于我们。他们属于天空、属于海洋,属于他们自己浩荡的一生。所以,做好放手的准备,找准放手的时机,给到放手的方法,然后,安然后退,欣赏我们的孩子,自由地迸发出生命力,在他们无边的天空飞翔。这感觉很幸福,是2024年,留给我和包妈的,最好的礼物

最后的最后,2024年,你和娃经历了什么想永远记住的「小事、大事、寻常事」?希望包爸这篇文章,‍‍‍‍‍‍‍‍‍‍‍‍‍‍‍‍‍能变成一颗图钉,钉住那些,你想留住的回忆。我们,明年见!

标签: 父母 图源 复盘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