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上班有个奇特现象:你能在一个公司工作12年以上,无论你多忠诚,多卖力,一旦公司赚的少了,那你就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发布时间:2025-03-25 12:10 浏览量:5
打工人最大的心酸莫过于此 - 你把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一家公司,却在公司效益下滑时第一个被优化掉。
企业和员工之间永远是利益关系,这话虽然扎心,但确实是职场铁律。就像我认识的一位程序员网友,技术扎实,工作认真,在某家公司干了12年,从基层写代码一路升到技术总监。可前几天他跟我说:“我好像成了公司的累赘。”
这位网友最近被降薪了。他所在的公司业绩不理想,想要通过“优化人员结构”来降低成本。作为老员工,他的薪资成本确实不低。公司先是暗示他主动离职,他没同意,接着就开始给他穿小鞋:从重要项目上把他换下来,改派到边缘业务,还说他“不能适应公司转型”。
在职场打拼这么多年,我发现工作年限这个指标真是把双刃剑。待得越久,越容易被贴上“老油条”、“思维固化”、“不思进取”的标签。特别是在效益好的时候,公司觉得你是功臣;效益不好的时候,你就成了包袱。
说白了,这里面的逻辑很简单:一个老员工的工资,往往能顶好几个新人。更要命的是,很多老员工都有一个通病 - 安于现状。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容易产生惯性思维,做事情按部就班,创新意识和学习动力确实会减弱。
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职场的赤裸现实。公司不是福利院,它永远以利益为先。你的忠诚、你的付出、你曾经立下的功劳,在利益面前都不值一提。这话虽然残酷,但这就是职场的生存法则。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对此还抱有幻想。觉得自己干得好好的,怎么说裁就裁?但从公司角度看,它需要的是能创造价值的人才,而不是依靠资历和情怀混日子的员工。
我看过太多类似的例子:有的是被迫降薪,有的是被架空职权,还有的直接被裁员。这些人之前都是公司的骨干,都为公司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在公司面临经营压力时,却第一个被盯上。
很多人不理解:凭啥老员工反而更容易被裁?除了成本因素,还有个重要原因:新人的可塑性更强,更容易接受新理念和新技术。在公司转型升级时,能快速适应新环境的员工往往更受欢迎。
我经常跟身边的朋友说,千万别以为在一个地方待得久就有安全感。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你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工作年限。那些能在职场上游刃有余的人,都是靠实力说话,而不是靠资历。
还有一点很多人容易忽视:老员工往往对公司的归属感过强,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但公司从来就不是家,它是赚钱的工具。当你不能帮公司赚钱时,公司自然会放弃你。
讲真,我觉得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正视这个现实。职场就是这样,没有人会永远对你好,也没有公司会永远养着你。重要的是让自己始终保持价值,而不是沉浸在过去的功劳簿里。
每当看到这样的职场现象,我就感慨:混职场真不能太过讲情怀。该跳槽时就跳槽,该学习时就学习,别等到被优化了才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