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长子许光:81岁路边找人修鞋,患癌提三不,不给子女托人情

发布时间:2025-03-26 22:00  浏览量:4

2016的冬季,数位来自五湖四海的记者,从四面八方来到了河南的新县,想要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

他们这次过来,就是要采访许光这个“两学一做”的先进人物。

对于许光,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如果说到他的父亲,那一定都听过,他的父亲就是许世友。

一到,许光的次子许道仑就热情地招待了众人,甚至有记者提议要参观许光的旧居,他也没有推辞。

然而,当他们顺着小潢河,来到许光的故居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

尽管他们都知道许光为人清正廉明,但实在难以想象,堂堂开国将军之子,竟然会居住在如此简陋的陋室中。

60平的小公寓内,几乎都是上个世纪遗留下来的老旧家具,厨房、卧室的地板依然是粗糙的混凝土地板,一些家具还被刮去了油漆。

许光到了晚年,已经身患癌症,但他的生活条件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许道仑对记者说:

“我的父亲,在物质上并不是很富有,但是,他给我留下了很多东西,让我受益匪浅!”

家风

那时候,刚解放不久,许世友的大女儿许丽和聂凤智之子国荣,一起逛街,见到美味食物,两个孩子想吃,又没带钱,就互相介绍,说这是某位大人物的女儿,那位是某大人物的儿子。

店老板看在这二老的面子上,又看这两个孩子是机灵的孩子,便给了他们一点。

许世友得知此事后,拿着枪在街上四处寻找,口中不断地咒骂:“你个不守规矩的小崽子!”

随着子女的成长,许世友把他们一个个赶出家门,不再和他们呆在一起。许丽因热爱文学艺术,考入南京前线话剧团.许建军,许华山,身穿“蓝裤子”的空军。

许桑园与田小兵分别被派往大别山地区,那里人口稀少。许援朝虽然在南京服役,但还是被给赶了出来:“你已经长大了,自己照顾自己吧!”

许世友曾对一位女儿颇有感情地说道:“我想让你们上高中、上大学。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似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去了地方,那样不好,还不如去当兵。我从士兵开始,你们也应该从这个士兵做起。路要自己看着走。

这话果然应验了,事情也果然应验了。许世友对子女的提拔和调职从不过问,更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打着父亲的旗号谋取个人利益。在这个问题上,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

许世友最爱看的就是《四郎探母》,甚至在他晚年的时候,每当南京有什么重要的活动,许世友都会出现在这里。

这位将军是个军人,在外漂泊了数十年,他早已忘记了自己的亲人朋友,也忘记了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只有门前的一幅对联:“读书种地,一等忠诚是孝子”。

许世友对父亲的印象很模糊,但他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许世友的坚强、坚毅、勤俭和自立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他母亲的言传身教的影响。

长子

一九二九年,河南新乡县,一个幼小的生命在嘹亮的啼叫声中诞生了。

他叫许光,本名许大安,小名“黑伢”,是许世友将军的大儿子。

许光的诞生给许家带来了幸福与希望,但是因为战争的缘故,许世友没能陪着他成长。许光2岁那年,许世友跟随他的军队,离开了大别山革命区,转战川陕。

十七年的分别!

由于家里没有许世友的音讯,大家都认为他已经战死沙场。许世友的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儿媳妇,为此,她希望儿媳妇能够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所以才强行让她再嫁。而自己,却是独自一人,将年幼的许光抚养成人。

由于父亲早逝,很多儿时的回忆都是缺失的。

因为战争的缘故,再加上他是红军出身,仇家很多。没有办法,奶奶只好和许光一起到处躲,不但要忍受饥饿,有时候还会有性命之忧。

一次,他们碰到了正在搞“扫荡”的敌人。年幼的许光,没有办法,只好跟着奶奶和姑母,躲进了山洞之中。

狭小的洞穴里,姑母握着许光的小手,叮嘱道:“大安,你什么都不要说,那样敌人就找不到我们,我们一家人就可以活命了。”

许光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用力点头,嘴巴紧闭,老老实实地呆在洞内,没有哭闹,也没有吵闹。

这一战,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许光等人从里面走了出来,一个个都累得不行。

逃亡,饥饿,危险,这些都是许光儿时的全部回忆。

虽然日子过得很艰难,但是外婆还是经常对许光说:大安,你要长大,以后也要像你爸爸那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为国家服务,为国家争光,打败所有的欺凌者。

耳濡目染之下,许光很是佩服自己的父亲。虽然爸爸不在身边,但是爸爸的影子还是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许光慢慢长大,他的童年经历让他变得更加坚强,对国家充满了热爱,他很清楚普通人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他对自己的家庭有着很深的感情。

一九四八年,奶奶听说许世友还活着,就和许光一起去找鄂豫军区司令员王树声,请他帮许光找回父亲来。

17年之后,许光在19岁那年,终于再次见到了自己的父亲。

许世友见到自己的儿子回来,非常的开心。

但是许世友却更加的自责。因此此时的儿子,虽然长得很好,刻是却不识字,

这也是因为他没有好好教育过自己,所以才会如此的。

不过,许光也没有怪父亲,父亲为了新中国的自由,已经上了战场,他为什么要怪父亲?

许世友将他送进了大学,让他上学,并且将自己儿子的名字改成了许光,而不再是“黑伢子”。

许世友把儿子安置好以后,就自己回湖北,带着年迈的母亲过上好日子,回家后,许世友得知朱氏已嫁人,经过他母亲的一番解释,许世友也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对朱氏也没有责备。

后来,许世友提出要把自己的母亲接到山东,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现在他当上了山东军区司令员,有了儿子,一家人终于可以团圆了。

许母还是舍不得离开她住了这么多年的地方,她找了很多借口,说家里的鸡鸭,菜园,都要人来打理,她不想走。

许世友不明白,自己参加革命的时候,没有尽孝道,现在自己有能力了,母亲却不肯跟自己一起去,这是怎么办?

许世友无奈之下,也就没有坚持让她和自己一起住在山东,只是偶尔回家看看自己的母亲。

但是,他又怎么可能有时间去做这件事?

另一边的许光此时入学之后,也是刻苦学习,学到了不少东西,先后在第五航空兵学校和大连海军舰艇服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

1958年,许光从学校毕业,这个时候,许光再也不是当年的文盲,他已经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

许光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了舰队部队,已经是一名出色的舰长,前途无量。

不过,让他意外的是,许世友竟然对他的儿子说了一句话:

让他的儿子退役回乡。

许光当然不明白,自己这么多年的苦读,难道为的就是回家乡吗?

许世友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想让许世友回家,陪着许母,照顾许母,因为他对自己的母亲,有一种深深的愧疚。

归故里

一九六五年,许光回乡担任当地县武装部副部长。许光每天都要去上班,就是为了给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照顾好自己的奶奶。

许光一直以来,都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因为他认为,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是为国为民,那就不会有什么不同。

一九六五年的一天,许世友正在沿海战线如舟山群岛一带巡视,忽然收到一份从南京寄来的急电:“母亲病重,请速回”。

许世友读了这份电报,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他觉得很不舒服。由于任务繁重,他不能抽身,只得写一份电报给在县武装部工作的长子许光,希望尽快医治,尽快送到南京医治。

然而为时已晚,许世友刚回到南京,就收到许光打来的一封电报,说他的妈妈已经过世了,由许光代他守孝,将奶奶带到山上去。

没过多久,许光就从家里赶了过来,两人相见之后,两人都是泪流满面。许世友将军带着深深的悲伤,问起许光在他母亲去世之前的状况。许光劝慰道:

他虽未能及时赶回,却未耽误救治,在当地政府的照顾下,全力救治,因年老体衰,病情严重,又无足够时间把他送到南京。

奶奶临终时,嘴里念叨的都是孙子孙女们的名字。

许世友听到这里,泪水再次夺眶而出。许世友给母亲办完了丧事,这才望向自己的大儿子许光,问道:“你有没有兴趣回到海军?”

许光听到自己的父亲这么说,立刻就否决了!关于许光的想法,许光的二儿子曾经说过:

他的父亲,是由于他生于鄂豫皖根据地新县,对这里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和眷恋。他曾经告诉过我们,要将对奶奶的孝心化为对老区群众的关爱,为新县老区人民真诚地做一些事情。

于是,许光不听老爹的劝告,决定留在老家,老老实实地给村民们做点事情。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什么,那就得做点什么。许光不是空口白话,他是真的带着村民们这么做的。

许光回到家乡后,从未为自己的事情写信,也从未向父亲求助,但是,许光却因为家乡的道路建设、水利建设、教育建设等问题,数次写信请求许世友的支持。

二零一零年的星期六早上,八十一岁高龄的许光,一双旧布鞋早已磨破,独自一人走到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旧新华书店对面的一家修鞋摊前。

正巧,当时任新县香山湖管理处书记的杨桂枝,也在这个时候来到了这里,看到了这一幕。

在修理鞋子的时候,许光又和老大爷聊了起来,询问了一下这一年的生意如何,田地里的收成如何。

把鞋子修好以后,许光提着鞋子走出了店,旁边的老者转过头来,在杨桂枝的耳边低声说道:

“小丫头,我想你应该还不认识他吧?那可是许世友之子啊!”

杨桂枝目瞪口呆地看着那老者离去的身影。虽然只是见过一次,可对她而言,却是终生难忘,获益良多。

在2012年的时候,许光做了一次体检,结果发现自己的肺上部出现了一些问题。

为了这件事,许道江还特意邀请了两位大专家来新县。

许道江原本以为,许光会在专家的劝说下,去大医院接受治疗,但现在看来,这是不可能的。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许光听说有两位专家是专门来给自己治病的,当即就拒绝了,而是对自己的女儿说道:

“我的病,还是在县城里看吧。”

许光的固执,让那名医生无可奈何,但他也没想到,因为这一耽搁,他失去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许光被儿女们天天劝着,最终答应去广州武汉军区总医院做体检,结果却被查出得了肺癌。

到了医院,许光再三叮嘱自己的女儿许道江。

“这个医药费,我们自己出,不能再给县里添麻烦了。”

许道江向自己的父亲保证,许道江希望许光能够在医院里过的舒服一些,所以将许光安排到了一科,那里的生活环境要好一些,吃的也要好一些。

不过许光一口回绝,说他家境一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对此,许光还特意说出了他的宗旨,治疗可以,但一定要做到三件事:

不需要进口药物,不需要过度治疗,不可以给孩子们带来麻烦。

住院二十多天之后,许光哭闹着要回去,他的女儿许道江劝说他,让他继续治病,许光却说:

“我都这么大岁数了,什么都没想,就是有点想家,有点想新县。”

许道江无法说服自己的父亲,只能答应放自己回去。

2013年,84岁的许光,在自己的家里平静去世。对于他的逝世,熟悉他的人无不为之扼腕叹息。

在他的葬礼上,举行了一场十分安静、简朴的仪式。许光的亲朋好友并没有大肆宣扬,也没有大肆铺张,只是单纯地为许光送行,无声地向他表示爱意与缅怀。

许光的一生很朴素,但对社会、对别人都有很大的影响。他最后的心愿就是捐出自己全部的存款,20万元,用来救助更多的人。

他的家人对他的决定深表敬意,并遵照他的意愿,把这笔捐款捐了出去。

参考资料:

湖北档案——许世友和他的儿女们 作者:吴碧莲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