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若中国武统,西方可冻结3.2万亿中国资产,我国该怎么应对

发布时间:2025-06-03 09:27  浏览量:8

前言

2022年有美国专家提出了个假设:

如果大陆真的武统,美西方究竟会不会向对待俄罗斯那样冻结中国的海外资产?

要知道,我国的海外资金可是足足有3.2万亿之多,要是美西方真的冻结,中国说不定真的会大伤元气。

不过还没等中方有所反驳,美国专家自己就矛盾了起来,跳出来表示这假设不行,因为中国手里有王炸!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还是得强调一遍,和平统一始终是两岸问题的最优解。

只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一些专家学者总是喜欢研究最坏情况下的应对之策。

而要预判美西方可能采取的措施,不妨先回顾一下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施加的空前制裁。

2022年2月,当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迅速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制裁联盟,并且首先就对准了俄罗斯的"钱袋子"。

以至于在短短几周内,西方就冻结了俄罗斯许多资产,算到现在,大概约3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已经被美西方冻结,这些资金可是几乎占到俄罗斯外汇储备的一半。

这种打击之狠,超出了许多观察家的预期。

但这还没完,与此同时,西方还叫停了对俄罗斯的高科技产品出口。

制裁的效果立竿见影。卢布汇率暴跌,通货膨胀飙升,大量西方企业撤出俄罗斯市场。

虽然俄罗斯后来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其经济结构性创伤难以在短期内修复。

更令人震惊的是,近期英国外交大臣戴维·拉米还公开呼吁将"冻结"升级为"没收",这种做法在国际金融史上都极为罕见。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中国时,情况就变得复杂得多。

因为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专家认为,西方确实有能力冻结中国约三分之二的外汇储备,因为这些储备主要以西方国债形式存在。

但问题是:他们敢这么做吗?

难以承受的代价

美西方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现实:中国不是俄罗斯,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全球影响力都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差异决定了西方在面对中国时的顾虑和掣肘远比对付俄罗斯时要多得多。

要知道,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已经达到美国的70%左右。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贸易伙伴相当的多,而在他们之中也有很多依赖中国的商品贸易。

仅这一点,就足以让西方决策者在考虑制裁中国时倍感压力。

那么,西方真的敢冒这个险吗?

我们可以算算这笔账,美国的进口总额中,由18%由中国提供,而欧盟比美国更差劲,他们有22%都是需要从中国进口。

更何况在这些进口商品中,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他们制造业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而这些可是西方制造业的命脉所在。

所以如果美国及其盟友真的和中国闹掰,打算对少一点进口中国的商品,那他们自身的出口肯定会受到影响。

这种自伤式打击,恐怕没有哪个西方政府能承受得起。

而且截至到2021年年底,外国在华资产总额其实并不少,单单是直接投资就高达3.6万亿美元。

就更别提其他的资产方式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从消费电子到医疗器械,从汽车零部件到新能源电池,中国都是关键的生产基地和供应商。

如果这些供应链突然中断,全球经济都将陷入混乱。

所以对中国实施"俄式制裁",对西方而言更像是一把双刃剑,甚至可能是一颗自杀式炸弹。

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未雨绸缪,做好最坏的打算,永远是明智之举。

那么,如果西方真的铤而走险,中国又该如何应对呢?

事实上,中国手中的反制牌可谓王炸迭出,足以让西方在出牌时三思而后行。

如前所述,外国在华持有的资产高达数万亿美元,这就是一张超级王牌。

但这种对抗其实是下下策,毕竟它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况且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如果中国选择性地限制某些关键原材料或零部件的出口,将会给西方制造业带来沉重打击。

值得一提的是,就算不这么做,近年来,中国也一直在努力推广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建立独立于西方控制的支付清算系统。

这不仅能降低中国受制裁的风险,还可能动摇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措施并非为了与西方"脱钩",而是为了在全球化的框架下增强自身实力和话语权。

结语

总的来说,虽然西方对中国采取极端制裁的可能性不大,但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而且这种准备不仅体现在具体的反制措施上,更体现在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全球经济体系的长远目标上。

观察者网-《经济学人》:若中国"武统",西方没胆拿出制裁俄罗斯那套

新京报-英国外相主张没收俄罗斯被冻结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