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里,人性的丑陋就是在无权、无势,善良的人身上挑毛病
发布时间:2025-06-04 14:09 浏览量:5
有个老读者发消息给我,说他在单位工作了十几年,一直兢兢业业,为人处世也算温和,从不与人结怨。
可就在上个月,他因为一件小事被单位里几个同事联合起来投诉,领导批评了他。
而让他想不通的是,单位里有个人,大家都知道他办事不地道,甚至有点损人利己,但因为和某位高层有亲戚关系,升职很快,同事们不但不说他,反而总是在背后夸他"能力强""人情世故懂得多"。
看到这个留言,我并不惊讶。
太常见了。
成年人从来都是不按善恶定分,而是按实力说话。人性丑陋的一面,在这种环境里暴露得淋漓尽致。
比如凯旋他的直属领导是个特别老实的人,业务能力强,从不占下属便宜,也不拉帮结派。按理说这样的领导应该受欢迎才对。
可奇怪的是,单位里总有人挑他的毛病:"太死板了""不会变通""情商低"。一次工作失误,明明责任不在他,却被几个下属推到了他身上。
而同一个单位里,有个副职,大家都知道他在业务上有多糊弱,平时下属的活他都干不了,还喜欢贪小便宜,单位里的福利总是他拿得最多。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和一把手关系铁,平时就没人敢说他半句不是,反而有人夸他:"人情练达""懂得变通",甚至有人说他"其实业务能力也不差"。
同样的缺点,放在不同的人身上,就有了不同的解读。不会变通成了死板,会变通成了圆滑;不拉关系成了不懂人情,会拉关系成了人情练达。
单位里的人性,就是这么现实。
单位内是个人情社会,而人情社会的潜规则是什么?
亲疏有别。
谁跟你关系近,你就偏向谁;谁能给你带来好处,你就靠近谁。
有人说这是变相的明哲保身。我不这么认为,这是赤裸裸的趋利避害。
人在组织里生存,本能地会判断谁有权,谁无权;谁能帮到自己,谁帮不到自己。
然后根据这个判断来决定自己的态度。
举个例子,单位里来了个新领导,大家还不知道他的背景和能力。
这时候,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观望,不亲近也不疏远。
等到发现这个领导原来是空降的,背后有靠山,马上就会有人凑上去,找各种理由表忠心。而如果发现这个领导是被边缘化的,很快就会有人开始在背后说三道四。
人性如此,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那些无权无势的老实人,为什么总是被挑毛病?因为挑他们的毛病没有风险。
你说一个没背景的科员工作做得不好,即使传到他耳朵里,他能拿你怎么样?
最多就是心里不痛快。
但如果你去挑一个有背景的人的毛病,对方随便找个由头就能给你穿小鞋。
而那些有权有势却不太地道的人,为什么总有人替他们找优点?
因为这是在为自己铺路。你今天说他好,明天他可能就会记得你,给你个机会。
这就是所谓的"人往高处走"。
在单位里,站队比做事重要。
比如前面文章写的这段:"当时我还不信,现在我明白了。站对了队,做错的事情也会变成对的;站错了队,做对的事情也会变成错的。”
这种现象,非单位企业里也有,但没那么明显。企业还要看业绩,看利润,如果你做不出成绩,再有关系也难以立足。
但在单位,特别是那些没有明确考核指标的部门,人情关系的作用就被无限放大了。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很简单:看透不说透。既然这是人性,那就接受它的存在,然后学会在这种环境中保护自己。
不要以为自己做好事就会有好报,单位内不看你做了什么,而看你是谁的人。与其一心扑在工作上,不如花点时间经营你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跟有实权的人的关系。
同时,保持低调。
不要试图去挑战这种不合理现象,因为你改变不了整个体系。那些挺身而出的"勇士",往往下场都不太好。
最后,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
在这种环境中,要么你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让别人离不开你;要么你有强大的关系网,让人不敢动你。如果两者都没有,那就安心做个普通人,不招惹是非,安稳度日。
单位内的人性丑陋,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是长期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分配下的产物。我们无法改变它,但可以理解它,适应它,甚至利用它。
不是为了当圣人,而是为了生存,为了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