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322亿!这家全球零部件巨头或申请破产

发布时间:2025-06-13 14:53  浏览量:7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巨头——马瑞利(Marelli),或将申请破产重组。

近日,有报道称,马瑞利集团正考虑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以确保即使与债权人的重组谈判破裂,其业务运营也不会中断。

虽然马瑞利回应称,公司不对市场传闻或猜测置评。但不容忽视的是,这家汽车零部件巨头已经深陷困境:业绩连续亏损,负债连续高企。

根据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单显示,马瑞利位列第23位。马瑞利集团业务涵盖汽车照明、空调、仪表盘等系统及部件,由原日产旗下零部件供应商康奈可以及菲亚特克莱斯勒(FCA)旗下的玛涅蒂·马瑞利于2019年合并而成,主要为日产、Stellantis等全球众多知名车企提供综合汽车解决方案。

不过,2019年合并后,两家跨国公司并未形成业务协同效应,致使马瑞利集团陷入了毛利率下滑、收入持续下滑的困局。数据显示,2018年合并前的马瑞利和康奈可总营收达到146亿欧元,但2020年已跌至104亿欧元,并且陷入了连续亏损的困局。

更为致命的是,马瑞利两大重要客户日产汽车、Stellantis也在同时“衰退”,直接导致马瑞利订单锐减。其中,日产汽车近几年一直深陷业绩泥潭,受美国、中国等主要市场销量连续下滑影响,日产汽车的净利润已经连续亏损,到2024财年(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日产汽车的净亏损已经达到6708亿日元(约为326亿元),创亏损新高。

而欧洲汽车制造巨头Stellantis集团也不例外。数据显示,Stellantis的销量已经从2023年的640万辆下降到了2024年的542万辆,同时因电动车转向迟缓已经被迫关停三家欧洲工厂。

正是如此,马瑞利的销售业绩、财务数据始终未能重回正轨。数据显示,马瑞利2024年自由现金流骤降67%,债务股本比攀升至185%。到今年年初,马瑞利的债务压力已经高达6500亿日元(约322亿元人民币)。

有消息称,印度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巨头Motherson集团正在与马瑞利洽谈收购事宜。若交易完成,Motherson有望借此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前十行列,同时Motherson与马瑞利联合体将形成年营收超300亿美元的零部件新巨头。

很显然,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格局已经进入了深度重构期,全球汽车供应链体系正在被改写。

在这背后,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向“新四化”转型,传统燃油车业务持续下滑,叠加巨大的研发投入和资本支出,包括大陆集团、电装、采埃孚等全球Tier1巨头纷纷断臂求生开启战略收缩,裁员、分拆、重组新闻轮番上演。

比如采埃孚,其于2024年9月正式启动全球重组计划,将于2028年底前裁减德国地区1.1万-1.4万名员工(占当地员工总数超20%),并整合或关闭部分工厂。

无独有偶,大陆集团今年2月计划裁员7150人,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3.6%,并要求在2025年底之前完成;博格华纳将关闭位于美国底特律地区的两家商用车电池零部件工厂,并裁减188名员工……

“由于全球经济疲软以及其他多重挑战,2024年比预期的更加困难,2025年可能也是如此。”作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龙头企业,博世集团首席执行官Stefan Hartung坦言,未来也无法避免进一步的裁员措施,并可能继续采取适当行动以应对当前形势。

而从2024年各大零部件巨头公布的财报来看,不少国际Tier1巨头都出现了利润下滑的现象。比如博世,2024年营收为905亿欧元,同比下滑1%;息税前利润为32亿欧元,同比大跌33%。

不过,虽然各大零部件巨头都在“节省开支”,但包括博世、大陆集团、安波福等Tier1巨头却纷纷加大了在中国本土化价值链的布局,期望通过本土化生产、本地供应链体系,实现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转型。比如大陆集团已经与地平线合资成立智驾大陆,目前已经推出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皓月Luna”和 “繁星Astra”,同时大陆集团还做出了“生产制造本地化、供应链本地化、研发创新本地化”的重要调整。

与此同时,安波福去年10月也投资了中国本地智驾方案公司—智驾科技MAXIEYE,投资金额达到5.7亿元人民币,投后持股占比约为18%,成为后者最大的投资人股东。此外,双方将联合打造高性价比、模块化的智驾解决方案,争夺更多订单。

另外,安波福还成立了新的风河上海软件中心、常熟汽车技术研发中心……安波福(Aptiv)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杨晓明表示,“中国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汽车发展最快的市场,极致的性价比和快速迭代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把在中国的创新能力培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