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绿红旗与红塔山:羡慕刘校长,赞美吴校长 | 作者 马其亚
发布时间:2024-12-10 20:07 浏览量:3
起床铃声刚刚响起,吴校长就急匆匆地走向学校大门。他一身深蓝色中山装,虽然旧点土点,却也十分得体。他手里夹着香烟,一边走一边吸,快到大门口,使劲吸了一下,把烟在鞋底上按灭,接着把约有指把长的烟蒂装进烟盒,再把烟盒放回右下侧口袋。然后站在门口,微笑着跟进校的师生打招呼。
人们几乎每天早操前,都能在大门口看到吴校长,老师们都知道吴校长特别能吞云吐雾,也都知道他吸的招牌香烟是绿红旗。绿红旗几毛钱一包,他说这比老农吸的联盟烟贵多了。不少年轻老师也会吸烟,吴校长递烟给他们,他们从来不接。他们吸的烟至少是几块钱一包的红杉树。别人递烟,他也不接,他说:“习惯了,还是我这个好吸。”
吴校长原来是一所升学率很高的学校副校长,是县里首屈一指的教学骨干。这所学校原来的校长调进县城,他被紧急调来补缺。
他调来时,正赶上第一次评职称,上级分给学校的中级教师名额不到够硬杠者的一半,僧多粥少。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艰苦工作,好歹交了差。评上的,一下子工资涨了上去,都很高兴,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有两个没被评上的,自己要来名额,也成了中级教师。还有几位虽然够硬杠,但是很多年不上课,软杠不够,他们打听到周边学校类似的差不多都评上了,就觉得是吴校长跟上面要的名额太少,故意让他们评不上,因此对吴校长意见很大。
他是骑着破旧自行车,带着几件简单行李来学校上任的。前任校长走后留下一座院子,他不要,直接住进校长室隔壁的一个小房间。他说,家里人口多,家属(妻子)要种地,要照顾孩子,不能来学校,一个人住大院子,浪费了。很多人看过他的房间,都说太寒酸。一床被子很旧,天冷了也没有褥子。几本书,一副碗筷。最值钱的是那辆破旧自行车。床头还放着几包他的招牌香烟——绿红旗。
刚调来那阵子,有几位以前熟悉的老师请他吃饭,他一律回绝,他也不请人吃饭。上级来检查工作,他就带去学校食堂吃。后来,再有来学校检查工作的,都会在吃饭之前主动离开。镇里领导也有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的,听说要去食堂吃饭,都婉言推辞了。
吴校长来学校的第二年初冬,教育局组织期中视导。视导组四个人,带队的是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副主任,三位是附近几所学校的副校长或者主任。他们听汇报,看资料,组织座谈,工作要到晚上。吴校长破例请他们在饭店吃了一顿。他带着学校政教主任、教务主任、总务主任作陪,一共花了56块钱。第二天,他让陪客者包括他自己,每人配14块钱付给饭店。他说:“学校经费紧张,请人吃饭的钱去哪里入账啊?自掏腰包,咱们坦然。”
他经常去教室听老师上课,在教职工会上给老师提出很多指导意见。经常组织学生开会,给学生鼓劲。他讲话轻声细语,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可以说,他是尽职尽责,呕心沥血了。可惜的是,他调来的第二年,学校高考成绩很不理想,一百多个高三学生,只有三个通过高考预选,最终只有一个考取了普通大学。
不久就是教师节,镇里云书记来学校慰问老师。吴校长赶忙迎接,刚拿出绿红旗,云书记已经把红塔山含在嘴里了。在大部分老师参加的慰问会上,云书记即席讲话:“咱们学校有着辉煌的历史,现在的情况也不能全怪大家。教育是系统工程,这里是咱们镇的最高学府。全镇人民寄很大希望于你们,大家要加油啊!”会后,镇里给每位老师发了两只搪瓷碗,算是慰问品。有的老师听说教师节纪念品是碗,索性不领了;有的老师领到手,直接扔了,他们说:“老师家不缺要饭碗”。
其实,那时候全县的学校才分重点、次重点没几年,这个学校的学生是经过差不多八层筛选,实在走投无路才勉强进来的。很多地方领导和周围老百姓看不到也不想看到这一点。
吴校长调来刚满两年时,全县十所完、高中管理级别由副科升为正科,校干级别也跟着升。只有他一个人没有升级,于是被调回原来上班的学校继续当副校长。听说这事的时候,他骑着那辆破旧自行车,车后夹着行李卷,悄悄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兜里依然装着绿红旗。
不久,刘校长接任。刘校长豪爽大气,性情随和,善于交际,思想超前。
刘校长特别喜欢抽烟,他抽的烟没有便宜的。口袋里、办公室抽屉里、家里放着的,一般都是小贡或者红塔山。小贡是一种红杉树香烟的别称5元一包,红塔山12元一包。他还不喜欢一个人吸烟,几乎见人就撒。他的口头禅是,不就一根烟嘛,死不了人的。
有一天去镇里,云书记老远快步过来,握手寒暄过后,摸出兜里的小贡,想递给刘校长,刘校长早已拿出两根红塔山送上前去。云书记尴尬地笑笑:“还是老大的烟好!”刘校长说:“学校底子薄,千头万绪,请您多多支持。”云书记非常爽快地回答:“那是那是,一定全力以赴!”
刘校长更喜欢喝酒,经常去饭店,只要喝酒,就是一群人。陪他喝酒的人很广泛,有中层干部,有老师和职工,有县城来的老熟人或者求他办事的人,有主管部门的领导,有镇里的大小干部,也有学校附近的村组干部或者贤达。这些酒场,有的是别人请的,有的是学校公务招待,也有不少是他自己掏钱。不少人想请他喝酒常常挨不上号。
刘校长来校不久,学校顿时有了很大生气,中层干部、老师和后勤职工干劲很足,教育教学工作井井有条,大有起色。主管部门多次前来检查工作,他们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很高。镇里的领导,村组干部以及周围的老百姓都说:“刘校长有办法,这个学校有发展前途。”
云书记指示刘校长:“学校面临街道,可以把栅栏围墙全部推倒,盖上门面房。”刘校长得到这句话,很快实施。学校没有钱,就让私人盖,私人要向学校交钱,签订合同,地皮永远归学校所有。于是学校前面几十间二层小楼拔地而起。学校热闹了,也一下子有了很多收入。
学校生源很差,刘校长有办法。他带领全体干部和老师,兵分几路,宣传招生,给予送考学校和送考老师丰厚的奖励。他放宽政策,凡是愿意来上学的中考生都要。办法真是不赖,那年,学校里一下子收了三个高中班,比招生计划多了八九十个人。刘校长瘸子里选将军,把中考成绩最好的新生集中在一个班里,配备富有经验且认真负责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其他学生,根据音体美特长,组织特别辅导。你别说,三年以后,那届学生就有几十个考取了理想学校,还有几位考取了重点大学。学校的名声一下子高了起来。
刘校长几乎每年都要组织全体教职工外出旅游。那几年,大家跟着他到过很多地方,看过不少风景名胜。因此,刘校长特别受教职工拥戴。
几年以后,刘校长如愿调进县城,走上一个人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走的时候,他向送行的人,先撒红塔山,再坐进小轿车执手告别而去。后面跟着拉行李的卡车。
吴校长与刘校长,年龄差不多,也许他们最初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养成了他们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不一样的追求。总是低调的人,也许有时候还要为买一包低档烟犯算计。总是高调的人,往往一直都是高品质生活,天天都是红塔山、大中华。
我羡慕刘校长,赞美吴校长。亲爱的读者朋友,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