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半年猪提干司务长,1977年我回家探亲时,田叔要把女儿介绍给我

发布时间:2025-01-24 21:45  浏览量:10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1977年的某个深秋,一个穿着四个兜、踩着大皮鞋的年轻人站在村口。

他背着两个鼓鼓的挎包,里面装着三个月攒下来的“巨款”——60元。

这是他第一次回家探亲,四年没见,村口的大树似乎更高了,而路却显得窄了些。

他心里装着两个念头:一个是看看母亲是否还像记忆中那么忙碌操劳,一个是确认那个女孩——小雅,她还在等吗?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事得从五个月前说起。

1976年,20多岁的他还是连队的文书,说白了就是写写材料、整理档案的“笔杆子”。

他自认为干得不错,虽然个子不高、性格急躁,但字写得漂亮,又有三年中学底子。

然而,连长的一纸调令,把他从文书岗位“”到了炊事班,成了饲养员——养猪的。

要知道,在当时,养猪可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活,尤其对一个文书来说,这简直是降级处罚。

他心里别提多不服气了,连长却轻飘飘一句:“锻炼锻炼你急躁的脾气。”没得商量。

起初,他干得极不情愿,但没办法,命令就是命令。

猪圈里一呆就是半年,他的急躁性格倒真被磨了些。

更重要的是,半年后他被调回文书岗位仅三个月,就被提干当了司务长。

后来的他一直感激连长的“用心良苦”,因为这次提干不仅是部队生涯的转折点,更是他摆脱农村命运的开始。

提干后的生活变化可不小。

他的工资一下涨到了每月52元,跟排长一个级别。

扣去伙食费,还剩37.5元。

第一次领到新工资时,他心里盘算着怎么让父母开心。

他咬牙攒下两个月工资,硬是没怎么花钱,把60元一股脑寄回了家。

母亲收到汇款那晚,高兴得一夜没睡。

她逢人就提:“我家曲儿争气,当了干部,寄回来60块!”这些话,他后来听了无数遍,但每次都能感受到母亲的骄傲和质朴的爱。

按惯例,新提干部都会安排一次探亲。

穿上四个兜、回家让父母见见,顺便操心自己的婚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然而,他的探亲假却迟迟推后了。

原因是炊事班长的老母亲病重,发来电报希望见儿子一面。

炊事班长也是个四年多没回家的兵,他哪里忍心争这一假期?主动提出等班长回来再走。

就这样,他的探亲假一拖就是五个月。

终于,到了10月底,他踏上了归乡的路。

他的心情很复杂,一面想见家人,一面又忐忑不安。

他心里始终挂念着小雅——那个在村后坡默默送他从军的女孩。

四年前,他离家当兵,临走前两人一起坐在村后的土坡上,谁都没说话。

他记得自己最后鼓起勇气对她说:“你学习好,毕业后肯定能当老师。”那时的他没多想,但这几年,随着年龄增长,他的思念越发明晰。

他想知道,小雅如今怎样了?嫁人了吗?

火车的轰鸣声和归乡的步伐让他愈发焦躁。

他终于到了村口,熟悉的老树、窄小的泥路、农田里一片忙碌的景象,勾起了无数回忆。

他走进家门,第一眼就看见母亲正围着围裙喂猪。

四年不见,母亲的背影更瘦了,头发也花白了些。

他哽咽着喊了声“”,母亲愣了几秒,转过身看见他,眼眶瞬间湿了。

不等母亲开口,他的弟弟妹妹和父亲也都从屋里跑出来,一家人围着他,连连感叹他穿上军装多精神。

一家人刚坐下聊了没多久,村里的田叔突然推门而入。

他愣了片刻才认出眼前这个“白了些、胖了些”的年轻人就是小曲。

田叔笑着夸他穿军装精神,接着话锋一转,竟提到了婚事。

他看着小曲的父母,直言要介绍自己的二女儿润叶给小曲试着相处。

这话一出,小曲愣住了,父母也没料到田叔会这么直接。

田叔见状,继续笑着说:“润叶可是个好姑娘,咱两家关系好,年轻人先聊聊,好事就成了。

小曲心里却早有答案。

他还没见到小雅,不知道她有没有嫁人,也不想贸然答应田叔的提议。

他思虑片刻,干脆坦诚地告诉田叔,自己心里有人。

田叔听后沉默了一会,叹了口气,说:“小雅现在是村小学的老师,没嫁人。

你俩从小就好,看来润叶是没这个福气了。”听到这话,小曲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他迫不及待地想着,明天一定要去找小雅。

那天晚上,他躺在家里的老床上,听着窗外的秋风,想起了许多往事。

这四年,他从一个稚嫩的农村小伙,成长为部队里的干部。

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但他知道,这一切的努力,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而明天,他将走向另一个重要的节点——去见小雅,那个他心里一直念着的人。

有人说,命运的转折总是藏在不经意的选择里。

他当年的一封入伍申请,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而那次主动让假,也让他赢得了连长和战友的信任。

如今,他站在村口,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既有酸楚,也有欣慰。

小雅会不会和他走到一起?接下来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