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原常委副主任石永超主动投案,严惩彰显法威

发布时间:2025-03-20 23:18  浏览量:4

近期,广西官场一则消息引发各界关注:原常委副主任石永超主动投案。这位曾在仕途上一路奋进的官员,其人生轨迹从令人称羡到令人叹息,背后的故事发人深省。

石永超出生于 1968 年广西平果,壮族,在职研究生学历。他的从政起点是从基层公务员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历任县长、县委书记等关键岗位,最终登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位置。这般履历,乍一看,是诸多公职人员奋斗的楷模典范,见证着一个人凭借努力在官场拼搏出一片天地。

回溯石永超的成长之路,1987 年他从民族学院预科班开启求学生涯,苦读数载历史专业,本有着踏入学术领域发光发热的潜力。但毕业之际,他转身迈向政坛,自此开启长达 30 年从政篇章。这一抉择,当时或许满是壮志豪情,却也在不经意间埋下隐患。急于在仕途闯出作为,使得他在面对后续种种诱惑时,根基动摇。

尤为引人深思的是,石永超曾担任组织部长一职,肩负选拔任用干部重任,堪称“管干部的干部”。彼时的他,想必在众人眼中是公正、严谨的代表,把控着干部队伍的“入口关”。可谁能料到,多年后,他自己却偏离正轨,从监督者沦为被监督、被审查之人,怎不让人扼腕叹息。这也警示着,权力无论大小,一旦失去制衡,便容易滋生腐败。

石永超从初出茅庐的基层工作者成长为身居高位者,这本该是一部激励人心的奋斗史。早年,他因常穿着胶鞋深入基层、不忘读书学习,还被赞誉为“穿胶鞋的读书人”,亲民且奋进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随着权力增长,他却逐渐迷失,将组织给予的信任肆意挥霍,用于谋取私利,终致形象崩塌,沦为阶下囚。前后的强烈反差,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给整个官场生态敲响警钟。

石永超一案,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警钟。无论学历多高、资历多深,一旦动了贪腐念头,都将在党纪国法面前无所遁形。那些藏在暗处的回扣、借饭局之名的利益输送,看似隐蔽,实则如空中楼阁,迟早会被正义之光穿透。

对于当下仍坚守在为民服务一线的广大干部而言,石永超的经历是不可多得的前车之鉴。不妨时常静下心来叩问自己: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是否还铭记于心?手中握有的权力究竟该为谁所用,为谁谋福祉?等到退休那一天,能否坦然直面组织的审视、群众的评判?唯有时刻保持自省、自警,方能在从政之路上行稳致远,不致误入歧途。

石永超即便选择主动投案,也无法逃脱法律制裁,这恰恰彰显法律威严不容侵犯。主动投案,不应被误读为逃避重罪的“捷径”,而应视作迷途知返的无奈之举。对待此类贪腐官员,社会必须秉持零容忍态度,严格依法惩处,以正风气。

这起案件为公职人员群体生动地上了一课:廉洁从政绝非空洞口号,而是每一位公职人员从业的基本底线、必备操守。期望更多干部能从石永超的沉沦中汲取教训,真正将为民服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守清正廉洁,以实际行动赢取群众信任,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如此,方能重塑官场清风正气,推动社会稳步向前。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