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退婚
发布时间:2025-03-26 09:30 浏览量:5
文:鸿超
在那物资匮乏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亮石湾村保才一家的日子,仿若深陷泥沼,贫困如影随形。家中的小子栓柱,恰似石缝中倔强冒头的野草,看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温饱都困难,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离开这个穷地方,于是对外面的世界满是憧憬。为了能前往五十里外的县城读高中,每个周日,栓柱都会用网兜背上一包叠好的粗粮煎饼,另一端怀里抱着辣椒咸菜罐子,一步一脚印,艰难地丈量着求学之路。每一步落下,土路上扬起的尘土都仿佛在诉说着他对知识的渴望与改变命运的决心。
农村结婚早,相亲提婚的也早,怕说完了好闺女好小伙都让人挑没了。一样的,栓柱高中时,家里的远房亲戚热络地找来媒人,冲着栓柱爹妈的为人,给栓柱说了一门亲事,对象是邻村的远房表妹秀儿。那时栓柱家因为供他上学,真叫穷得叮当响,连一顿能招待媒人的像样的饭菜都摆不出来,更别提拿出像样的彩礼了。这门亲事,因为双方父母都比较忠厚,多少相互也了解一些,就在双方家长几句简单的寒暄中仓促定了下来这桩婚事。栓柱爹妈觉着捡了便宜样高兴,,而栓柱甚至都还没见过秀儿的模样,这婚事就由父母包办定下了。
秀儿自小生活在闭塞的山村,她虽然没念过多少书,可对外面的世界也有着朦胧的向往。当得知自己要嫁给即将上大学的栓柱时,一颗心就像被春风拂过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她常常在夜里睡不着觉,憧憬着婚后的生活。在她的想象中,等栓柱大学毕业,他们就能去大城市,住进高楼大厦里。每天清晨,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脸上,她会为栓柱准备牛奶面包的早餐,然后两人手牵手出门逛街。她想象着自己能像城里人一样,穿着漂亮的裙子,走在宽阔的马路上,不再被繁重的农活家务活束缚,不再为几块钱的生计发愁。
炎热的夏天,秀儿依照当地农村习俗来到栓柱家过夏。一般情况下,姑娘会给男孩子做绣花鞋垫,未来婆家给姑娘买换季的新衣服。秀儿给栓柱缝制的鞋垫,都被栓柱以“太花哨同学笑话”为由放在家里不用。别人家小两口婚前相处时,皆是你侬我侬,互相了解,可栓柱却如同躲避灾祸一般,对秀儿连一个正眼都不愿给。爹娘很喜欢微胖的秀儿,说实话姑娘老实本分,一说话爱脸红,一张福相满满的典型山东闺女的大脸盘,邻居们在栓柱父母跟前都夸栓柱找个好媳妇儿。爹娘看到栓柱对秀儿的冷冰冰,背后直叹气,数落他不懂事。可谁知道栓柱这小子心中的想法坚如磐石,任谁也无法动摇。
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犟劲儿,怀揣离开穷农村的梦想,没成想栓柱真的成功考上了大学。大学二年级上半年,栓柱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内心挣扎,煎熬过后冷静下来,终于狠下心来决定退婚。他深知,这事儿一旦挑明,家里必定会掀起惊涛骇浪,但他更清楚,不能再继续耽误秀儿。于是,一封退婚信被寄到了秀儿手中,而栓柱则像一只惊弓之鸟,趁着假期,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家,满心都是对未知与可能的惶惑。
秀儿收到信的瞬间,整个人如遭雷击,呆立当场。那些美好的憧憬瞬间破碎,化作无数尖锐的碎片,扎得她的心千疮百孔。她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个从未与自己亲近过甚至手都没拉的未来小丈夫,为何突然要退婚,我哪里做得不好?愤怒与委屈如潮水般将她淹没,她觉得自己被狠狠地欺骗了,那些对未来的期待,此刻都成了莫大的讽刺。
接到退婚信儿当天,秀儿一家便气势汹汹地赶到栓柱家,讨说法。因为在农村被退婚是很羞于启齿的事情,尤其女方家。秀儿在院子里哭得撕心裂肺,肝肠寸断。栓柱的父母被这突如其来的阵仗吓得手足无措。栓柱的父亲看着被砸得乱七八糟的院子,心中满是无奈,脸上写满了疲惫。他知道,是自家儿子的太作才让秀儿一家受了委屈,说心里话作为父亲,可他又何尝不希望儿子能有更好的前程呢?面对秀儿爹娘的怒骂,他只能红着眼眶,一个劲儿地赔礼道歉,心中的愧疚感如野草般疯长。栓柱的母亲则躲在角落里默默流泪,这种场面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只会流泪。栓柱娘既心疼儿子吓得躲在外面,临的巨大压力会不会出意外,又对秀儿一家感到无比愧疚,满心的无奈只能化作一声声叹息。
秀儿越哭越激动,情绪几近失控,院子里的锅碗瓢盆遭了殃,一时间鸡飞狗跳。待哭累了、骂够了,秀儿开始算起账来,一双亲手绣制的鞋垫值多少钱,叫了未来婆婆几声娘又该值多少钱,因为这门亲事耽误她找婆家又得赔多少钱……栓柱的父亲无奈之下,把家里卖羊的钱和全部零花钱拿划拉出来,可依旧凑不够秀儿一家索要的退婚赔偿,一边哭闹撒泼,一边默默忍受,僵持数小时。最后这事儿只能不了了之,双方父母徒留满心的无奈与唏嘘。
栓柱在外躲了两天,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了家。本以为会遭受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甚至父亲的棍棒加持。可父母只是平静地说,他该提前告知一声,好让家里有个心理准备。栓柱从父亲脸上那一闪而过的苦笑里,似乎领悟到了父母亲的用心良苦。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又何尝不想让儿子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呢?从那以后,家里再也没提过退婚这事儿,栓柱重新获得了自由,他的未来,也仿佛被重新点亮了希望之光,满是无限可能 。
【作者简介】王涛 , 1966年生 ,笔名鸿超, 自由撰稿人 。曾任《医院报》特邀记者,《潍坊日报》特邀通讯员,《潍坊医学院(现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报》记者。有多篇作品刊发。。爱好文学,喜欢用文字与文友交流。
【投稿指南】亲爱的文友们,如果你怀揣着对乡土的眷恋、乡情的炽热、乡愁的感怀,创作了相关原创佳作,欢迎向本号投稿!我们专注于收录饱含乡土韵味、触动心灵的优质稿件。
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温馨提示:随稿件附上您的作者简介,若能搭配契合主题的精美图片则更佳,这将使您的作品更具感染力。特别强调:稿件务必为原创首发,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行为均不符合要求。稿费细则:自即日起,每篇稿件所获赞赏金额的 80% 将作为稿费回馈作者,以酬谢您的创作心血;剩余 20% 用于文学社平台的日常运营与维护,确保能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文学交流空间。需注意,若单篇赞赏金额在 10 元以下,暂不发放稿费,稿费结算于每月月底统一进行。
为了让您能第一时间了解更多精彩内容、与同好交流切磋,,中文名 “乡土文学公众号”。即刻拿起手机,搜索关注,开启这场文学之旅吧!本文部分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