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鞋王”跌落神坛!开胶、断底,一上脚就报废,2年巨亏4.6亿
发布时间:2025-03-28 14:55 浏览量:5
[赞]一双皮鞋,曾是中国中产阶层“体面”的象征,而奥康的LOGO,也曾是体面的代名词。
但如今,这家曾经的“真皮鞋王”却在财报上写下了一串刺眼的数字,两年巨亏4.6亿,门店半年关停百家,消费者投诉如潮。
从力抗欧盟反倾销的行业英雄,到被贴上“质量堪忧,财务造假”的标签,奥康这一路走来经历了什么?
1999年,温州奥康的创始人王振滔做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事,他当众点燃了2000多双假冒奥康皮鞋。
火光冲天中,他喊出“为温州鞋正名”的口号。
那一年,奥康成了“诚信”的代名词,甚至带动整个温州鞋业走出“假冒伪劣”的泥潭。
此后十年,奥康一路高歌猛进,2012年营收突破30亿,净利润高达5亿,稳坐“中国十大真皮鞋王”的宝座。
2012年,奥康上市即巅峰,但也是衰落的起点。
当时,国际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已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本土新兴品牌也在设计、营销上花样百出。
而奥康依然固守“商务正装”的阵地,产品线陈旧如老式公文包,年轻人瞥一眼便转身离开。
一位消费者回忆:“十年前我爸穿奥康,十年后我给他买鞋,货架上的款式居然一模一样。”
意识到危机的奥康也开始了自救的道路。
2022年底,奥康豪掷重金请来明星陈伟霆代言,微博热搜登顶,话题阅读量破亿。
但讽刺的是,财报显示,官宣代言当月,奥康股价不升反跌。
第二年年,品牌又找来新生代演员章若楠,瞄准年轻市场,结果依然惨淡。
网友调侃:“穿奥康皮鞋追星?粉丝宁愿买偶像同款运动鞋。”
营销的“无效”背后是战略的错位,陈伟霆的粉丝以20岁女性为主,而奥康的主力产品是中年男性偏爱的商务皮鞋,章若楠代言男士鞋款,更被吐槽“性别倒置”。
相比之下,真维斯请王一博代言后库存清空,NARS靠肖战单日销售额破8000万。
奥康的失败,暴露了其对市场需求的误判,年轻人要的是潮酷,不是老气横秋的“爸爸鞋”。
2023年9月,奥康登上米兰时装周,推出运动皮鞋2.0系列,试图用“多巴胺配色”和“东方美学”打动全球市场。
秀场掌声雷动,但回到财报上,当季亏损依旧高达1198万。
一位业内人士直言:“时装周是面子,财报是里子,里子烂了,面子再光鲜也撑不住。”
如果说产品老化是“慢性病”,那么2022年曝光的财务丑闻,则给了奥康致命一刀。
监管文件显示,实控人王振滔通过关联企业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近10亿资金,且长期隐瞒不报。
消息一出,股价暴跌,投资者怒斥:“这是把股民当韭菜割!”
尽管事后资金被追回,但奥康的信誉早已千疮百孔。
更讽刺的是,这家以“诚信”起家的企业,在年报中篡改数据,导致2022年多期财报失真。
最终,浙江证监局开出300万元罚单,王振滔等高管被警告。
一位股民在论坛写道:“当年烧假鞋的魄力,如今变成烧账本的手速。”
信任一旦崩塌,重建比登天还难,2024年上半年,奥康营收同比下滑16.4%,门店以每月16家的速度关闭,消费者用脚投票,转身投向其他品牌。
2023年,一则消费者投诉将奥康推向风口浪尖:“穿了三天,鞋底开裂,客服却说是我走路姿势不对。”
随后,社交媒体上类似吐槽井喷:“鞋面脱胶、脚感硬如砖头、一上脚就报废”。
曾经以“舒适耐穿”著称的奥康,质量竟沦落到不如地摊货。
而且财报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2021年至2023年,奥康研发投入不足营收的2%,而营销费用占比却高达37%。
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让产品沦为“广告的附庸”。
一位离职员工透露:“生产线压缩成本,胶水供应商换了三茬,一管胶便宜两毛钱,但粘合力天差地别。”
当消费者为明星代言和时装周噱头买单后,拿到手的却是开胶的皮鞋,奥康的“情怀牌”彻底失效。
老牌鞋企的生死局奥康的困境让人想起另一个陨落的“鞋王”富贵鸟,它曾四次荣获“中国皮鞋王”称号,市值一度超90亿,却因战略失误、盲目扩张,最终在2020年退市破产。
如今的奥康,似乎正步其后尘:市场份额萎缩、口碑崩塌、现金流紧绷。
但危机中仍有转机,2024年一季度,奥康短暂扭亏为盈,释放出一丝曙光。
董事长王振滔公开表态:“中国品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然而,消费者和投资者早已麻木。
一位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火烧假鞋能救温州,但火烧财报救不了奥康。”
奥康的衰落,不仅是企业的失败,更反映出传统皮鞋行业的式微。
当运动鞋成为日常穿搭,当年轻人追求“踩屎感”而非“皮革光泽”,奥康的“真皮”招牌显得苍白无力。
它曾是中国制造的骄傲,却在时代浪潮中固守旧船,最终被拍碎在岸边。
或许,奥康需要的不是又一个明星代言或时装周秀场,而是一场彻底的革命,从设计到质量,从管理到价值观。
否则,它只会成为商学院课堂上的又一篇失败案例,而那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终将沦为时代挽歌中的一声叹息。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