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枚哈佛,藤校放榜暴涨50%!但我们想聊聊更多被忽视的真相

发布时间:2025-03-28 20:04  浏览量:4

藤校+MIT+斯坦福offer数远超去年,顶级学校突围成功!不过美本录取的形势正变得更加复杂……

文、 编丨外滩君

Ivy Day来了!

随着藤校放榜,美本常规申请录取也迎来了高潮。

先说几个重量级的录取:

北师大实验(2)、平和、包玉刚、协和国际、上海美国学校、UWC常熟,拿下7枚哈佛offer。(加上早申1枚,今年哈佛有8枚)

北京海嘉、私立汇佳、北师大实验(2)、人大附ICC、上海美国学校、UWC常熟共同摘下7枚普林斯顿

平和、世外、上海美国学校、北京十一、北师大实验、人大附ICC,拿下6枚耶鲁

都可喜可贺!

截止外滩君发稿,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共收到“藤校+MIT+斯坦福”RD165份,早申138份,共303份,比去年的201份多了近百份!(去年藤校总放榜数约187份,今年为281份)【括号内为今年早申offer数,斯坦福尚未公布RD情况】

MIT*4【早申*2】

斯坦福大学 / 【早申*16】

哈佛大学*7【早申*1

普林斯顿大学*7【早申*3

耶鲁大学*6【早申*9

哥伦比亚大学*14(双学位*22)【早申*5】

宾夕法尼亚大学*13【早申*17】

达特茅斯学院*10【早申*10】

布朗大学*18【早申*9】

康奈尔大学*64【早申*66】

总体来说,最受关注的10所大学的录取变化不大。

《藤校120份,早申录取人数不降反升!看遍TOP30录取,这个冬天没那么冷》,查看看外滩君的早申分析。

同时,外滩君也注意到美本的几点新发现:

·顶级院校录取稳定,但中坚校录取断崖式下跌

·“保底校”大学不愿再做保底

·花式招生的渠道正在增加,录取信息差更大了

·单纯“择优录取”早已是过去时,美本申请将更看重申请策略

目前,美本RD放榜仍在进行中,外滩君首先要向收获心仪offer的学子和学校道一声祝贺。我们始终认为,优秀从不是一张名校通行证能定义的,人生的成长更不会终结于大学申请季。

藤校也只是美国大学版图中的一角,每个为梦想拼搏过的年轻人都值得收获喝彩。分享升学经验的意义,在于帮助后来者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教育没有标准答案,唯有适合个体的道路才是最优解。

首先,按地区看看今年申请,在早申和RD轮次,各地各校的情况。

北京地区

今年录取,北师大实验依旧强势。RD除了布朗、哥大外,目前都有入账。另有MIT的RD1份,无愧是“藤校收割机”!

紧随其后的学校也都实力不俗,北京市十一学校国际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国际课程中心、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国际部

另外,北京德威(哥大,布朗)、北京海嘉(普林斯顿,康奈尔)、私立汇佳(普林斯顿)、二十一世纪(哥大双学位,1),也都不错。

上海地区

平和今年真的收获颇丰。RD也是一口气拿下了哈佛、耶鲁、宾大、哥大、达特茅斯(2)。

包玉刚也是拿下了哈佛、康奈尔、布朗。

其他学校也都可圈可点。

WLSA上海收获康奈尔、布朗(2)、哥大(2)。

协和国际收获宾大、康奈尔、布朗、哥大。

世外收入耶鲁、康奈尔(2)、布朗。

星河湾收入宾大(3)、康奈尔(2)、布朗(2)、达特茅斯。

上海惠立收入康奈尔、布朗(2)。

还有几个重量级offer值得一说:上海星河湾、上海新纪元都是首次斩获MIT的offer;协和古北收入哥大双学位1枚

广东地区

宾大2枚被深圳中学收入囊中,达特茅斯分别花落深中和清澜山。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拿下康奈尔(3)、哥大(4),数量占优。

江浙地区

江浙地区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收获颇丰,还都很重量级:普林斯顿、哈佛、宾大、布朗。

另一枚宾大花落南京外国语

不过杭州学军中学早申拿下了1枚MIT。

其他地区

在各地收获offer的喜讯下,外滩君其实也从中得到了不少新发现:

观察1:

部分院校小涨

中坚校和公立校录取断崖式下跌

TOP50大学录取对比

西北大学 50(去年50)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66(去年91)

加州理工学院 11(去年7)

芝加哥大学 63(去年79)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219(去年321)

圣母大学 13(去年26)

卡内基梅隆大学 123(去年208)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192(去年176)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44(去年115)

埃默里大学 171(去年174)

乔治城大学29(去年19)

弗吉尼亚大学 107(去年104)

北卡罗莱纳州大学教堂分校455(去年368)

南加州大学195(去年303)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667(去年780)

纽约大学537(去年651)

佛罗里达大学115(去年434)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58(去年66)

佐治亚理工学院43(去年109)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2472(去年2908)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1494(去年2105)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1486(去年1875)

波士顿学院59(去年91)

塔夫茨大学63(去年54)

加州大学塔芭芭拉分校1222(去年1197)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595(去年750)

波士顿大学365(去年558)

藤校以外,TOP20-30也有诸多名校,而TOP30-50里往往有很多学校是申请策略中的“保底校”。

去年,外滩君就分析过,很多孩子的录取已经集中向TOP30-50,但今年,形势更加严峻。

涨:

加州洛杉矶分校(UCLA)作为公立第一大学,今年大涨!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D)同样狂撒上千份offer给大家下offer雨。

加州理工学院(今年11,去年7),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今年192,去年176),乔治城大学(今年29,去年19)几所大学有所增长,但是数量上远远比不上中坚校和公立校的录取下跌。

值得一说的是,今年录取大涨的乔治城大学,下个申请季也将加入Common Application申请平台。

跌:

与此形成鲜明对的是录取暴跌的学校,比如芝加哥大学今年RD至今还未统计到offer。而卡内基梅隆大学(今年 123,去年208)、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今年44,去年115)也近乎腰斩。

公立校方面也不容乐观。

佛罗里达大学今年录取大跳水,对比去年降幅高达75%!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今年录取人数也几乎腰斩,录取难度大幅上升。

观察2:

“保底校”不愿再保底

学校录取定位正在改变

在把数据的时候,外滩君看到佛罗里达大学、UCSD就拒掉过SAT1500+、AP多门满分的学生的例子,反而成绩中等的学生得到录取,并且不是孤例。

这其实很反映学校的心态。

像计算机专业强势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是不愁生源的。2024Fall申请人数破3.4万,王牌专业的竞争跟藤校不相上下。当大学有足够的学生来挑选时,自然会倾向于选择“超高匹配度”的学生。

而佛罗里达大学、北卡今年其实有不少高分学生拿到的“脆拒”,连进waitlist的机会都没有。这其实反映了学校真的在挑更有意愿入读、学术能力更加匹配自己的学生,而不是单纯的择优录取。要知道,对大学来说,入读率也是相当重要的指标。

还有一个例子是UCSD。UCSD的优势专业是神经科学、海洋学、生物工程、生理学。大部分学生会把它当作匹配学校,学术强一些的牛娃会把它作为保底校,学术弱一点的孩子把它当冲刺校。但现在情况俨然发生了改变。

对比圣地亚哥四所高中UCSD和伯克利(UCB)的录取率,有三所高中UCSD的录取率低于UCB。有多年前的毕业生也说,UCSD变得比过去精英了。“保底校”的身份究竟还多适合UCSD,肯定是需要再考虑一下了。

观察3:

花式招生的渠道正在增加

录取信息差更大了

今年还有一个录取特点,不知道大家看到没有,那就是学校花式招生的渠道在增加

典型的例子就是芝大。今年芝大新增了ED0,其实是为芝大夏校学生开辟了一个专属申请通道——SSEN,甚至没有推荐信都可以,最快三周就能收到结果。今年有22名学生通过这个渠道拿到offer。

至于芝大今年是不是因为增加ED0,导致RD减少offer,还很难下定论。但芝大增加ED0的行为,释放了一种强烈的信号——大学都想抓紧锁定学生。

过去,顶级名校自己举办的夏校录取被认为是申请时的有力加分项,比如耶鲁全球青年学者项目(YYGS)、斯坦福大学人文夏校(SSHI)。哈耶普斯麻等一众顶尖高校几乎都能有自己主办的夏校。

现在芝大已经开了夏校提前录取的先河,后续其他大学是否会跟进,还需要观望,但这个大学录取节奏加快已经是很多人感受到了的。夏校的含金量很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另外,今年哥大通识学院的双学位录取很受关注,虽然不是新的渠道,这其实打了个信息差。

往常大家说哥大录取,基本都是哥伦比亚学院、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两个主流本科学院的录取,录取率不足4%。

但双学位项目属于通识学院,是哥大和海外高校合作的,录取远高于哥伦比亚学院、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

哥大+巴黎政治学院双学位项目2024fall录取率为18%;

哥大+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双学位项目2024fall录取率为31%;

哥大+特拉维夫大学双学位项目2024fall录取率为41%

其他学校也有类似的项目,比如

哈佛和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有双学位音乐项目;

布朗大学和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有文科+美术的双学位项目(Brown/RISD Dual Degree Program),简称BRDD;

UC伯克利和巴黎政治学院同样也有双学位项目……

这样的“曲线救国”,在录取竞争持续增加的情况下,确实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不过,双学位项目往往要求学生同时被两所院校录取,以及双学位项目录取,算是录取时的一个注意点。而且也要看项目是否适合孩子。

观察4:

美本录取的博弈:

申请策略将更加重要

其实从前面几个变化不难看出,美本录取之难不仅是大学招生人数减少,还体现在申请策略的博弈上。

● 早申仍是重要阵地,夏校等“提前批”或成新风口

带有限制性的早申(比如ED),大学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精力还是很大的,所以早申依旧是美本录取时的重要阵地。

但是,另外我们也看到不具限制性的早申(EA),竞争就非常激烈。对学校来说,学生有不入读的权利,所以大学发offer也是慎之又慎。

比如弗吉尼亚大学的EA一直是它录取难度最高的轮次。加上公立大学近年来申请人数持续上涨,盲目投EA并不是明智之举。

而像官方夏校之类的提前接触机会,很有可能成为新的风口,毕竟也为学校提供了一个提前了解学生的机会。

● 差异化竞争

像加州大学系其实就各具特色:

UCLA:心理学、金融、法律、教育学、电影专业

UCB:物理、化学、计算机、工程学、经济学

UCSD:神经科学、海洋学、生物工程、生理学

UCD:农业、兽医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工程学

UCI:计算机科学、生物科学、工程学、心理学

UCSB:材料科学与工程、凝聚态、生物

UC Merced:环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

UCR:生物科学、工程学、心理学、商学、人文

UCSC:天文学、海洋科学、环境研究、社会科学、文艺创作

UCSF:唯一专门致力于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领域的校区

而且,圣科鲁兹、伯克利、南加州对很多本土学生来说生活成本太高,这些学术以外的因素,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竞争压力

理工科的竞争压力也一直很大,甚至扩大排名腰部但专业很强的大学,而人文社科、交叉学科有可能成为突破口

当然,这也要看大学的转专业、转学制度,要“先上车后补票”,还是直冲梦校王牌专业,要结合孩子的实际。

● 理性、理性,还是理性

回归理性,已经是众多家长已然的常态,但客观上,美本录取的变数还在不断变大。像今年不少大学也在重新调整自己的定位,冲刺校、匹配校、保底校的选择也要跟上形势为好。

其实美国大学也正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一边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学生展露出明显排斥,一边是美国高校对国际生的需求。

这样的情况,对学生、大学其实都是一个挑战。但相信,孩子们最终会去到适合他们的地方。

最后,美本录取季仍在持续,衷心祝贺已收获梦校offer的学子,我们同样期待更多捷报传来。无论最终花落哪所院校,过往十余载的勤勉耕耘都值得被致以敬意。

愿每位年轻人都能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拥抱更广阔的天地!

*注:以上数据统计截至发稿前,仅供参考。如有疏漏,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与我们分享喜讯!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