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意义不只是吃饭

发布时间:2025-03-31 14:51  浏览量:4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1154/1200 天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无尽的盛宴》,这本书关注的是饮食文化,具体来说是古人怎么举办宴会,背后有什么讲究及习俗。

本书作者香里·奥康纳,是英国伦敦大学人类学高级研究员。

01)当一个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吃什么、怎么吃、和谁吃,可不是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的,吃饭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填饱肚子本身,而是成为一种社会规约和符号。

02)早在周代和秦代,中国古人的烹调技术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甚至现代中国烹饪的主要方法,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到秦汉阶段,就已经大致具备了。

03)酒精能改变人的状态和知觉。这在人们普遍科学知识都不是很丰富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说是魔法般的存在了。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酒精的重要性与它在宗教中起到的作用息息相关。

04)宴会首先具有「排他性」,也就是自然而然地把有资格参加的人,和没资格参加的人给划分开了。

古代的宴会本质上是在标定权力和阶级,更是调动和分配国家资源的「沙盘演习」。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无论东西,吃饭都是天大的事情。

在生产力不发达、物资不丰富的古代,人们关注的是如何有的吃和吃什么,现如今的我们,早已经过了追求吃得饱的阶段,关注的是如何吃得好,如何才能吃得营养健康。

这本书研究的饮食文化,选取了其中一个细分的领域,或者说具体的场景,那就是宴会。

通过这个情境,展现了烹饪技法的演变过程、饮食文化的深刻内涵。

毕竟,在如今简单的一次聚餐都会有不少门道,更何况在食物并不充沛而且讲究很多的古代办宴会,需要注意的说法及做法肯定少不了。

古代的宴会,不是相聚那么简单,背后蕴含了更多内容,比如身份及地位的象征,比如权力结构的映射,比如谈判沟通的舞台,等等。

一场宴会,在吃饭之外,串联起太多社会及历史的侧面,有的宴会还直接促进历史的发展。

比如,西方的那场最后的午餐,东方大国古代的鸿门宴、清代的千叟宴,直接影响了历史走向。

悠悠历史,无尽盛宴,更多的时候,是人们之间的相聚。

毕竟人是群居的社会性动物,开心或不开心,又到什么节日,一起吃个饭吧,在聚餐这件事上,实在是有太多的理由。

时至今日,聚餐依然是人与人之间交往联络很重要的一种方式,不同年龄层、不同群体之间,都有相应的聚餐文化,不知道后人又会如何看待当下这些多元无尽的宴会。

好了,以上是今天的分享,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