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湿鞋没换,竟惹“毒”上身!三招预防 | 医生说

发布时间:2025-05-30 15:40  浏览量:11

发掘身边的医疗故事,以科学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表达,向佛山市民传递健康的信号。佛山发布编辑部推出【医生说】栏目,为你揭秘医学的那些事儿。

广东已进入“龙舟水”季节

雨雨雨雨雨雨雨

偏偏选在上下班“掐点打卡”!

图源:小红书@设计师ToTo

强降水强对流天气出门

别光盯着雨伞够不够大!

“人在雨边走,险从八方来”

有可能随时“惹毒上身”!

下雨天蹚水没换鞋袜

高烧40℃,染上“丹毒”

前不久,许先生在广州突遇暴雨,全身湿透,但是因为工作原因,双脚浸水后全天没能换鞋袜。

谁曾想就是这么常见的淋雨,竟然引发了“危机”。第二天,他的体温就已经达到了40℃,左小腿红肿疼痛,自行服用退烧药也不见好转。

于是,他前往当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确诊为——丹毒

无独有偶,家住佛山南海的黎婆婆(化名)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雨中蹚水后,她回家没有及时更换鞋袜,第二天便开始发烧,左小腿红肿热痛,持续了三天。黎婆婆自行服药后症状仍未缓解,最终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骨二科就诊。

接诊医生叶培诊断她患上了丹毒。原来,黎阿婆此前就有足部真菌感染,趾缝皮肤糜烂,雨水浸泡后皮肤屏障破损,引发了链球菌感染。叶培医生提醒,若不及时治疗,丹毒可能会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

丹毒系皮肤疾病

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丹毒虽然以“毒”命名,但并非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和中毒、毒气无关。

它的名字来源于其发病时皮肤的典型表现——“色如涂丹、灼热肿胀”,如同被涂抹了丹砂一般,因此得名“丹毒”。

丹毒大多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下肢和面部。患者通常会出现局部红斑、皮肤表面发热,并伴有疼痛

暴雨蹚水暗藏隐患

可能会引发这些疾病

足部浸水后,在环境温暖潮湿下,真菌容易生长繁殖,进而引发足癣。这是一种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浅表皮肤真菌病,俗称“脚气”,常见表现有水疱、脱屑,趾间可表现为浸渍发白,移除白皮暴露红斑糜烂的基底,合并细菌感染时可伴有恶臭

为预防足癣,蹚过雨水后一定要清洗局部,避免感染真菌。一旦发生足癣,可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

小腿接触污水后,容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出现过敏,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严重可出现肿胀

一般可进行非特异性抗炎治疗,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氯地霜等,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等。

医生提醒,尤其是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和小孩,患有足癣,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人群,更易中招,一定远离蹚水!

暴雨天避免丹毒侵袭

做好这三招!

面对暴雨,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避免丹毒等疾病的侵袭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骨二科(关节外科)主任臧学慧给出了以下建议:

✅彻底干燥

✅消毒防护

如果双脚有微小伤口或瘙痒,可用碘伏涂抹消毒,但不要使用酒精,以免刺激伤口。对于既往有脚气的人群,在擦干后应立即涂抹抗真菌药膏,以防止真菌感染。

最后,还要特别提醒大家:

如果脚部有伤口

或者免疫力低下

切记不要蹚水

如果必须外出

请务必穿上雨靴

做好防护措施

若蹚水后皮肤出现

红斑、水疱、瘙痒等症状

一定要及时就医

本文审核专家:臧学慧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骨二科(关节外科)主任从事骨科临床工作近20余年,在骨关节严重创伤修复重建、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髋发育不良、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运动创伤、复杂骨折、关节脱位等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积累丰富临床经验,尤其在人工关节置换与翻修,具有较深造诣。擅长运动损伤的微创治疗,已开展髋、膝、踝、肩、肘、腕等关节病变的关节镜诊治,通过精湛的手术治疗,使得患者重返运动爱好。

佛山公积金提取松绑!

全市物业整治,请你监督!

佛山最新人事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