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 相
发布时间:2025-03-23 17:26 浏览量:6
破除幻象见真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所有我们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切外在表象,都是因缘和合的短暂呈现,并非真实的存在。
唐代贞元年间,南泉普愿禅师面对两堂僧人争夺一只猫。东堂说猫该归他们喂,西堂说猫爱在他们处晒太阳。
老禅师突然举刀斩猫,鲜血染红袈裟。 刚想说古人也爱猫,这老登就来扫兴了,真服了这老六。
后到的赵州禅师听闻,脱下草鞋顶在头上转身便走。这个看似血腥的公案,实则是当头棒喝:
世人为了"猫相"争斗,不如头顶草鞋提醒自己:所谓身份、地位,不过都是随时可卸的草鞋。
还有一个故事,也体现了 “无相”。
在一座香火旺盛的寺庙里,每天都有众多信徒前来参拜。一天,一个小孩在佛堂中玩耍。突然,他感到一阵尿急,在这宽敞的佛堂里,他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解决。于是,他索性对着佛像撒起尿来。
简直不像话!
周围的信徒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纷纷指责孩子的大不敬。然而,孩子却一脸天真地说:
“十方世界皆是佛土,何处可溺?”
佛经里说,四面八方都是佛,我往哪里撒尿不是撒在佛身上呢?”
众人听后,顿时哑口无言。
这个孩子的话,看似童言无忌,却道出了 “无相” 的真谛。
在孩子眼中,佛不是那尊威严的佛像,而是无处不在的存在。他不拘泥于佛像的外在形式,以一颗纯真的心,领悟到了佛的无相之境。
《景德传灯录》记载:有僧问云门文偃 “如何是佛”,答曰 “干屎橛”。正如庄子所言"道在屎溺",真正的佛性超越金身塑像,在孩童澄澈的眼睛里,在清晨的露珠中,在每一个不加修饰的当下。
《金刚经》云: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当我们不再被标签绑架,不再为表象所困,方知: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佛家思想不是教人逃离红尘,而是教我们如何在红尘中活得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