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徽评:“挑大梁”当仁不让,挺立信心以“质”致远
发布时间:2025-03-28 17:31 浏览量:4
勇挑大梁,多作贡献,成为经济大省的基本姿态。
在粤港澳大湾区,平均每天120多万人在三地间便利往来,要素资源加速流动,一个世界级城市群呼之欲出;在黄海之滨,平均每天超13万标箱货物吞吐进出,今年新开通4条航线,让中国与世界的连接更加紧密;在钱塘江畔,平均每天7.2亿元研发经费投向创新,新产品新技术轮番登场,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春光里,经济大省不仅在加快“窜个儿”,更在新赛道上勇当“火车头”,跑出“新速度”,驱动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加速释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经济大省是“压舱石”,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在“挑大梁”这件事上,经济大省尤其要当仁不让。这是因为,船行深海看“压舱”,经济大省向上拔节,大国经济才有“稳”的基础。纵览国际,不确定性持续攀升,我国内需提振仍待加力,于命运与共的“地球村”语境下,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正遭遇动能衰减的共性挑战。
越是爬坡过坎,经济大省越要勇挑大梁,把当前的工作做实做细,并瞄准更高目标“跳起来、摘桃子”。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是干。放眼神州大地,春雷唤醒的不只是田间地头的生机勃勃,春光更激荡着现代产业的“春潮”,车间工厂开足马力加快生产制造,科研战线不舍昼夜攻克“卡脖子”难题,港口码头一艘艘远洋货轮穿梭如织……全国上年、各行各业,昂然挺立“信心的模样”,把改革部署、政策举措践行在新的征程上,先行先试、勇挑大梁,这样的状态,很中国,强信心!
时光向前,脚步向“新”。经济大省“挑大梁”,既要牵住“牛鼻子”,更要把握“四两拨千斤”的策略,于关键处落子,在要害处发力,让每一个攻坚突破都成为撬动全局的战略支点。而创新,是秉轴持钧的关键。经济大省“挑大梁”,就要想方设法为千行百业穿上创新的“跑鞋”,加大基础研发、加力人才培养、提升科研投入、加快科技产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抢占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国77个大科学装置超八成分布在十个大省,全国每10元研发经费投入里就有6元来自十个大省。经济大省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加大,为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大创新投入,自然也是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必然之举。
一个现象更加鲜明。越是经济大省,越把创新“置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经济积蓄更强势能。江苏在今年将实施约4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80项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向更多全球首创、首试、首发成果发起冲刺;山东则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等集群发展;安徽财政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紧抓科技创新“牛鼻子”,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树立领跑意识,打开脑洞,创新方式方法,经济大省主动作为、勇挑“大梁”,正引领带动中国经济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作者 周军)